河图:河图上的"天数"是1+3+5+7+9=25,"地数"是2+4+6+8+10=30,“天数”、“地数”加起来就是“天地之数”,"天地之数"就是五十五。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就如同是你如果你准备了50根筷子,但是这50根不能都用,要拿出一根来放在桌子上一直不用,两只手里只能拿49根。
“分而为二以象两”:手里目前有49根筷子,分成两组,左手一组(A组),右手一组(B组),这就叫“分而为二以象两”。“两”就是两仪,就是易经里面太极生两仪的意思。其实整个过程就是模拟易经里面太极的变化:太极生两仪(刚才拿出来的那一根就是太极,分成两组就是两仪),两仪生四象……
“挂一以象三”:分成两组之后,从A组里面拿出一根放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其余的放在桌子上。这就叫“挂一以象三”,这个“一”就是拿出一根来放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三”是有争议的,可以理解为“天、地、人”三才,也可以理解为“过去、现在、未来”。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A组拿出一根来,然后把剩下的数除以四,也就是4根一组,4根一组,看看最后一组还剩下几根,这个就叫“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归奇于扐以象闰”:上面说4根一组看剩下几根,那么会剩下几根呢?想想也知道,要么1根,要么2根,要么3根,要么4根,这个时候不管剩下几根,把剩下的余数也放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这个余数象征闰月。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上面说的是A组,A组的步骤告一段落,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两组的,A组结束后开始B组,B组的操作有一个关键点:刚才A组的时候,最开始是先从A组拿了一根放到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叫做:“挂一以象三”,B组没有这个流程,所以B组直接4个一组,4个一组来分就可以了,同样的,B组分到最后也会有余数,1,2,3,4这四种情况,把余数也是放到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这个就叫“故再扐而后挂”。然后,把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所有的筷子都拿出来,放到桌子左上角。最后数一下桌子上还剩下多少根筷子。
要点:余数不可能为0!这里特别注意,要么是1,要么是2,要么是3,要么是4!最后桌子上还剩下40或44根筷子
第二次运算:第二次运算是在第一次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就是第一次运算后剩下40根筷子就用40根,如果剩下44根那就用44根。将所余的44根或40根.任意分为AB两组。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所有步骤。最后也是要把左手二指之间的筷子数放在桌子左上角上,扣除第二次的余数之后,此时桌子上应还剩下40或36或32根筷子。
第三次运算:在第二次运算后剩下的结果上(40或36或32根筷子),开始重复第二次的步骤。第三次运算后桌子上剩余的筷子应该是:36根,或者32根,或者28根,或者24根。最后不管剩下多少根,把它除以4,这样三次运算以后就可能会如下结果:9或8或7或6
结果运用:以上三次运算最后得数为一爻,一共运算六组,即三变成一爻,六爻成一卦(本卦),6、8为阴,用“⚋”这个符号表示,7、9为阳,用“⚊”这个符号表示。本卦表示当前的状态,未来的状态看“之卦”。之卦是由本卦的“动爻”变化之后形成的卦,6为太阴,7为少阳,8为少阴,9为太阳,阳极生变阴极生变,6和9就是“动爻”,如果有动爻,动爻变化以后所形成的卦就叫“之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