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其本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教育的进化》笼统认为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有了教育的活动。
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它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忽略了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一特性,因此是不科学的。
心理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任务意识的模仿,模仿在心理起源论者心中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
从根本上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类社会有意识地提升人格的活动等同于动物无意识的模仿。此观点也是错误的
劳动起源论
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根本论述)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古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方法较多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探讨伦理、哲学相关研究方法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全民化
教育全民化是指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为应对全球大量儿童失学、成年文盲比例高、教育质量低下和教育不平等等问题。
教育国际化
以国际的视野和全球认同的方式,构建教育发展和运行的完整体系和管理制度
教育信息化
就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西方的教育词源与词义
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程度、教育水平/教育学、教授法
通过学校、学院或大学等教育机构的学习而使人的智力得以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概念
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我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杨贤江从教育起源额角度,提出教育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基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并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中外对教育的界定。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传递生产技能和劳动经验的活动,又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广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
学术界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上层建筑说
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生产力说
教育是生产力,称为现代派的教育本质观。该学说认为:教育是生产劳动,教育既生产现实的劳动力,又生产科学技术。
多质说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
特殊范畴说
教育是独特而非一般的社会现象,是特殊的社会范畴。教育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生产关系,更不属于生产力,是一种特殊范畴。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培养人明确了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教育是通过自身特定的形式——教学。特定的活动场所——学校。特定的活动人员——教师,来进行培养人的活动
培养人确证了教育的存在特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其他社会活动也都有各自的功能特殊性,这也是各种活动相互区别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教育基本要素
代表人物
格利哥莱(19世纪美国)
譬如种植,当种子、泥土、光、热四个因素,以及水分的,达到适当程度时,植物便能生长以致成熟,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然而在这种事实的背后,隐藏着似乎神秘的自然法则,对教学的认识同样如此。
教育要素的演化
建国以后
“教育学”版本出现,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为指导,指示“教育的本质”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基本形态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
美国菲利普·库姆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虚拟教育
缺陷:实体教育就是实体教育的优越性之所在,而虚拟教育的优势就是实体教育的局限性之所在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狭义
是指学校教育的一以外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处于过渡阶段:处于一个由工业化时代向科技时代过渡且过程是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生活里的一切领域都是爱这个过程中发生深刻变化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总体而言,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客体,才成为教育主体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有机结合,只有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才能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