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刻阐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是深刻阐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治理、发挥社会政策兜底功能、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了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正确方向,要求中国社会学以不断促进广大人民的福祉为实践目标,充分发挥社会调查的优势,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深刻把握人民需要满足的情况,倾听人民的声音,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为不断改进政策设计、提升政策执行效果作出贡献,不断完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三是深刻阐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思想,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从而调节社会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团结、保障社会安全提供了有力指导
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是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为科学理解社会系统,加强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研究,调整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为基本的一对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社”等新理念,以及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新愿景
五是深刻阐明信息和数字技术对社会经济变革带来的系列挑战和机遇,丰富和开拓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和方法创新指了方向
六是深刻阐明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指明了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国家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路径,为理解文明交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理论范畴
七是深刻阐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思想,为有效组织社会促进社会整-合,提升制度效能、加强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在此各种利益群体博弈、意识形态交织、社会问题多发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核心,才能有效地动员和整合一切社会力量,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和制度效能,保证整个社会既有秩序又有活力,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从而避免在赶超型现代化过程中缺乏社会动力、跌入“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