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第5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英文图片来自
Essentials of Life -Span Development 5th(桑德洛克《发展心理学》 )
或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9th(《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
婴儿言语的发展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Psychology of Language
20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一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是探讨和研究语言产生、理解的心理活动中的有关现象、机制,以期从这个角度为深入理解人类本质开创一条新路。
补充:语言的五个成分
词法
词法规则说明的是语音怎样构成单词,如复数加-s,过去式加 -ed 等
语用
如何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知识。
例如6岁的女孩向2岁的弟弟解释游戏时,必须调整自己的语言去适应弟弟的语言能力。
语言与言语
语言
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言语
包括听、读(感觉和理解的过程)、说、写(表达过程)
语言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体现其作为交流工具的职能,成为“活的语言”
婴儿言语发生
发展的内在机制
理论假说
1.强化说
作者认为:强化可以解释某些低级语言的发生过程,如最初的语音和单个单词
2. 转换生成说
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转化通过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
LAD后天必须及时暴露于语言的刺激下而激活,否则就会失败。
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语音)
支持性证据2
大脑的语言分区
教材上:Wernicke's area 译为“威尔尼克区”
批评:LAD是一种假设,难以得到证实;强调先天性,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
5.相互作用论
生理因素(大脑)和环境(交流)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语言发展的进程
前言语的发展
定义
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
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
言语的发生
欧美认为:婴儿说出第一个与某事物有特定指代关系的母语中的词,标志着言语的发生。在9~11个月
中国认为:婴儿最早说出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才是言语发生的标志。在11~13个月
言语错误的地方
外延缩小
成人带儿童去动物园,常常一边看猴子、老虎、孔雀、大象,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动物园”这个名称和儿童在其中所见的各种动物实例也自然发生着结合。以至于当问到“动物”这个概念的含义时,相当多的儿童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熊猫……”。如果你告诉他们,蝴蝶、蚯蚓、蚂蚁也是动物,不少儿童就会觉得奇怪,如果再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那就更难以理解了。有的儿童这样争辩:“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言语的发展
语法的获得
到36个月时,婴儿已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婴儿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度归纳”现象
婴儿的气质
不同分类方法
补充
说明:这肯定不是婴儿的气质,但确实是林文采博士所指的“天生气质”
奉献型
奉献型孩子性格温和,愿意为别人服务,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他们的人生终极目标就是被别人需要。他们愿意付出,只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他们很重要,是需要他们的。
他们虽然比较谦和,但是如果付出没有被看到、重视和注意,就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甚至会影响自己的生理或者心理健康。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成分
客体我 me
库利 Cooly: 1992年提出“镜像自我”的概念
婴儿的镜像反应的4个阶段
4~6个月
同伴阶段:对自己的镜像行为与对游戏同伴的行为相类似,把自己的镜像当作一个同伴对待
7~12个月
婴儿随着自己的动作镜像而做出相同动作。
如看见镜子里自己张嘴巴,而后也张嘴巴
1岁后
主体我阶段:能够把镜子中的重复动作与其他婴儿的玩耍区分开,开始对自己的镜像感兴趣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红点子”方法
20~24个月的婴儿显示出稳定的对自我特征的认识,对着镜子触摸自己的鼻子和观看自己的身体
婴儿自我意识和言语(“我”)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一步和标志。
infant 来自拉丁语,意思是“不能说话”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心理咨询中关注的
是来访者的“言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
第八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他们的不同体现在对
“不确定性”的反应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016《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