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种类和结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新类型、新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未来产业”,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正引申出深刻的“质”:
“质量”的质:这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面对着高质量发展下的更高要求。
“新质生产力”落脚于“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关键提升点。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
2023年,于我们,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于世界,是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一年。动荡中有变革,危机中有先机。在捕捉新机遇、创造新空间上,我们在拼,别人也在拼;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正超前谋划、步步推进,别人也没闲着,动作很多、很快。
2023年9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说,“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一句话中,出现了五个“新”,落脚点是新动能。
2023年9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前一天的表述放在一起看,两次都提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党领导下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
1.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2.应用科创成果。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