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供给角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之所以能在商业社会里生存,是因为我们的供给,恰好能跟别人的需求对接起来。
所以,下一步,把刚才这张纸翻到反面,在左边顶端写上「公司要我做的事情」(Need to);右边写上「上司要我做的事情」(Have to)。
同样,把第一步中列出的目标,分门别类地写进去。哪些是公司的要求呢?你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只要这个目标,对公司的产品、战略是有价值的,那就可以放进去。
而上司的要求,往往就是他直接为你指派的任务,通常是量化的,需要你去落实和汇报。举个例子:像「提高产品整体体验」,显然是公司需要的,但上司可能并不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不涉及他的业绩,也未必会给你明确的期限和要求,那就可以只写在左边。
当然,如果你像我一样,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在创业,就可以把这两栏,改成:「客户要我做的事情」和「股东/合伙人要我做的事情」。
本质是一样的:前者,是商业价值的来源 —— 你的工作如何创造收入,它往往是间接的;而后者有一定的强制性,往往是直接的限制。这两者,如果能够统一起来,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并不重合,会有一些偏差。
那么,到了这里,你就得到了一份需求分析 —— 也就是你可以为公司所提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