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盐碱地,如今变成“新粮仓”。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探索出“盐碱地+种业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壤改良和耐盐育种技术,让不毛之地获得新生。今年夏收期间,“济麦60”在垦利盐碱地实现亩产560.4公斤,耐盐碱的强筋小麦新品种“农大597”在滨州实现亩产7.65公斤。
辽阔海洋,变身“蓝色粮仓”。海上矗立起“超大城堡”实现零碳作业和智慧养殖,大黄鱼住进“精装房”……截至目前,山东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140处,其中国家级72处,占全国的38%,“深蓝1号”“国信1号”等大型养殖设施运营投产,为全国发展深远海养殖探索了经验。
过去种地凭经验,如今数据“说了算”。在山东各地的智慧农场,无人机巡航、物联网监测、智能灌溉已成为常态。在谷物联合收获机领域领先的潍柴雷沃智慧农业,除了谷神GM5125、GR3106等备受瞩目的“收割利器”外,今年还首次将AI大模型应用于“三夏”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景象,正被智慧农业的全新图景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