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如何传承才能保持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如何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像福特、杜邦那样的百年老店?
1月6日,《福布斯》公布了香港40大富豪榜单,李嘉诚以240亿美元的财富蝉联榜首。
巨额财富背后总掩藏着一个敏感的话题——家业的传承。如今,第一代财富缔造者大都年事已高。李嘉诚82岁,李兆基也82岁了……他们的财团都面临着向“第二代执政者”的过渡。疑问在于能否复制福特、杜邦、柯达、通用电器等榜样家族企业的神话。
李嘉诚以小伙计起家,自1950年创业,60年来产业从塑料花到地产、石油、港口等,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宛如日不落帝国。父辈越传奇,子孙辈遭受的质疑越大。“富二代”称谓是整个社会对财富接班人的歧视性审视。
许多学者历数家族企业的诟病,最主要的一条是封闭的家长式体制无法使企业作大作强。
但是,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家族企业的机制和业务模式都在进化。
如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早己是公众性公司,李家控股8家上市公司,资产庞大,业务繁多,仅靠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当然没法实现家业的永续发展。
家族已明白,如果企业市场化,企业的产权不可避免的要被分散,家族就将经营权及所有权设立分界,既强化企业的现代治理理念,又不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比如一些港台的家族企业害怕家族产业旁落,实行家族间相互持股的方式避免产权过于分散,以维持家族地位。
还有家族企业由家族成员组建“家族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由家族成员担任,家族成员在董事会占有绝对控制权,按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从家族之外遴选职业经理人经营企业。这就保障了家族产权的集中,也设定了家族和企业的边界。
实际上,目前很多家族企业的壳装着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内涵。
此外,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富二代”就一定不如物质匮乏的环境中打拼的父辈吗?
至少在商业环境上,“富二代”比前辈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比如第二代接班者大都受过精英教育。商业环境变迁,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时代的财富增值速度一定大于李嘉诚早期的打拼。
李嘉诚时代曾以塑料花等产品赚钱的原始方式积累财富,如今李家的很多投资属于战略性投资,志在赚取明天的超额利润。事实上也从内地和国际市场赚到了超额利润。
典型的案例是李泽楷的盈科数码动力借壳上市和购并香港电讯,盈动的前身市值不足1亿港元,上市后市值高达2000亿港元。李嘉诚用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财富声誉,李泽楷借助现代财务工具一夜就成了“小超人”,财富增值的速度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