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是在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会议室。这是一个正规的写字楼,位于重庆市中心,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是天府可乐的代理律师,免费提供场所。
之前的两次新闻发布会,记者们不得不一二十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米的会议室。会议室位于一个筒子楼的三层,全部家当是两排沙发。沙发不够坐,有人需要搬凳子。
新闻发布会是为了宣布一个胜利。2010年12月7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日停止使用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商业秘密。被告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日起10日内返还其从原告中国天府可乐集团(重庆)取得的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有关的资料。”
宣读着结果,再有几天就满45岁周岁的钱黄,泪眼婆娑,把新闻通稿读得像篇抒情散文。他一个劲地感谢,感谢职工,感谢律师。
钱黄说,“你不能理解我的心情。我从1984年就在天府可乐,在车间当工人,1994年天府和百事合资后,我一直是天府可乐集团这边讨生活的负责人,带着大家生产自救。眼看着天府可乐这个牌子没有了,我割舍不下。”
让钱黄割舍不下的天府可乐产品,如今只能在那座筒子楼里找到一些图片资料。
小楼是天府可乐集团的全部家当: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楼,一共四层,第一二四层租了出去,三楼是天府可乐集团的办公区域。
钱黄说:“如今的天府可乐集团犹如空中楼阁,没有土地,没有车间,没有设备,只有这个破破烂烂的楼了。”
天府可乐的前身是重庆“美华汽水厂”,也叫“中国汽水厂”,创建于1936年。1988年,天府可乐配方及工艺研发成功,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成立。鼎盛时,天府可乐集团在全国拥有108家分厂,2万员工,年利税7千万元,纯利润1千万元,资产近亿元,占据了中国可乐市场八成的份额。让老天府人骄傲的是,天府可乐曾被定为“国宴饮料”。
1994年,天府可乐集团与百事(中国)合资,成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钱黄说:“合资后,天府可乐所有土地、设备以及工厂都划入合资公司,本想以后可以无忧分享利润,但是此后连年亏损。”
天府可乐认为亏损原因是合资公司减少了天府可乐的产量,起诉书称:1995年轻工总会批准同意百事天府公司生产百事可乐等系列牌号饮品,确定国产品牌饮料不低于总产量的50%,百事天府公司长期超过批准比例生产百事系列产品……致使百事天府公司连续十二年亏损。”
而百事可乐的书面回应是,天府可乐集团退出百事天府公司之前,百事天府公司一直都在按照公司章程以及董事会的决策生产天府可乐全套产品(包括浓缩液以及饮料成品)。
天府可乐集团目前的现状,钱黄用“脆弱”来形容:十年的贫困企业,全面停产已5年,自身的能力和基础很薄弱,300多个退休职工,在岗只有十几人,每个月靠拨款救济缴纳职工正常的保险和生活费。
2006年,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债务达1.4亿元人民币。天府可乐集团被迫出售全部股份,用来还债。至此,百事控股94.4%,只有5.6%的股份为天府可乐集团上级控股公司所有。
升职了的钱黄满脸愁云。他把私人物品全都拿回家,办公室桌上剩下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这个“集团最高领导”是个冷板凳,公司已经没有生产能力,只剩下一个空壳,一座破旧的小楼、十几个管理层和几个清洁工。钱黄是十几个人中最年轻的。
他可以把工作内容看到底:“这两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我都只能坐在办公室里,接待来来往往的上访员工。总经理,也只是个协调员而已。”2006年7月份,钱黄在办公室翻出了那些泛黄的合资合同,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合资合同全文。“这属于公司最高机密,只有一把手才能看到。”
他发现“合同中有很多漏洞,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合资存在违规方面”。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看了好几天,仔细研究。
三个月后,钱黄召集了公司的老员工开会。在那个十几平米的会议室,钱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要和百事公司讨个说法,让他们归还天府可乐的配方和商标。
满屋子寂静,然后是喧闹。吵声中有惊讶,有否定,有愤怒,也有叹气。
钱黄回忆:“归根到底是我们的自信力不够。百事是那么大的公司,大家觉得,‘想想都可怕’。也有人认为我太冲动,是个人感情作怪。”
会议持续了三天,钱黄解释了三天,合同又被重新翻阅不知多少遍。在那个小屋子里,这个公司最高秘密成为公开信息。
天府可乐集团员工平均年龄50岁,几乎每一个员工都是“老员工”,都经历了天府可乐由盛及衰的过程。最终,年轻人钱黄说服了大家。
10月15日,致百事公司的第一份函件,从这个破旧的小楼发出去。
函件的内容客气而委婉,希望通过协调的方式双方私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