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成立于1914年,从1939年开始步入全球化进程,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经验,我们非常高兴就所学到的东西跟大家分享。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上大多数的企业处于我们称之为“International”,也就是国际化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以90年代为典型,叫做“Multinational”,即跨国化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在新世纪以来,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Global”,即全球化的阶段。
我刚到IBM公司的时候,也正好处于IBM公司国际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公司把总部生产的产品销到各地,但产品并没有本地化。那个时候,IBM的产品还不具备处理中文的能力,所有由总部规划的产品都没有达到本地化的需求。这个时候,公司也慢慢地认识到,在全球经营里,不能单一由总部来听全世界的声音,而应该把各个国家当成营业主体。因此在新的战略指导下,IBM公司从80年代后期步入了区域化,在各个重要的国家成立了总部。从那时起,IBM对其业务做了很多区域化的工作,它不再以总部思维,而是以区域化、国家化的思维推出产品跟服务。
刚才海尔的张总谈到,在国际化过程里,企业总部跟地方领导沟通时产生了一些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对于在座的很多企业,在未来拓展国际化的过程中,都会碰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个人建议:公司在国际化之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建设和贯彻企业文化。企业首先要想清楚:整个公司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对于IBM来说,早期的文化就是三样最主要的内容:第一,尊重个人;第二,追求卓越;第三,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在整个国际化扩张当中,当IBM成立任何一个新的分公司的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公司的文化做到百分之百的穿透,让所有的分公司都站在同样的企业文化之下工作。
第二项重要的工作是完善作业流程。企业文化搭建成功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作业流程标准化,包括:人事、财务、管理等流程。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到全世界各地去工作,不论到美国、日本、新加坡,还是欧洲、南美洲,一下飞机到IBM公司,接触IBM员工,我们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我们谈话能够互相理解。对于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来说,很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一、塑造一个坚实的文化;二、建立一致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