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型犯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在理论上是有争议的。我们撇开其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的讨论,直接讨论持有型犯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或者犯罪中止。由于持有型犯罪的处罚根据,就在于立法者对行为人的非法持有状态的责难。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持有型犯罪只有成不成立犯罪的问题,没有犯罪未遂或者中止的问题。如果行为人将违禁物品上缴或者将其销毁, 由于不再侵害或者威胁法益,可以认为属于刑法第13条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但书情形,不作为犯罪处理。
持有型犯罪是即成犯、状态犯还是继续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持有型犯罪的追诉时效问题。刑法理论上认为,从结果的发生与犯罪的终了的关系,可以将犯罪分为即成犯、状态犯与继续犯(均从既遂角度而言)。即成犯,是指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犯罪一终了法益就同时消灭的情况。故意杀人罪便是如此。状态犯,是指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但法益受侵害的状态仍在持续的情况。如盗窃罪。继续犯,是指在法益侵害的持续期间,犯罪构成符合性也在持续的情况。非法拘禁罪是其适例。 [26](P167)如果认为持有型犯罪属于即成犯或者状态犯,则追诉时效可能都应该从持有之日起开始计算。果真如此的话,则行为人只要持有假币达到足够长的时间,就完全可能因为超过诉讼时效而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认为持有型犯罪像非法拘禁罪一样属于继续犯,则只有非法持有假币的状态的结束之时,才是追诉时效开始计算之时。这样是不是就等于取消了持有假币罪的时效了呢?诚然连贪污、受贿罪等危害性严重的犯罪的追诉尚且受时效的约束,持有些假币,却可能没有时效的限制。再则,危害更为严重的伪造货币罪尚且也要受时效的约束。 但是,在非法持有假币的整个过程中,应该认为除非这种货币已经退出了流通,都对货币的公共信用构成潜在的威胁,处罚的必要性始终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讲,将非法持有假币罪作为继续犯对待,认为其追诉时效的起算始于非法持有假币状态的结束,是相对合理的。当然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
[1] [4] (日)木村龟二.刑法学词典[M].顾肖荣,郑树周译校.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
[2]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 [11] [13] (日)大冢仁.刑法概说(总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8] [16] [21] [26]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9] [12]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 [14]黄明儒.《论刑法中的伪造[J].法商研究,2002(3).
[15]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7]张智辉.刑事责任通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
[18]石英.持有型犯罪争点探微[J].政法论坛, 2001(1).
[19]储槐植.三论第三种犯罪行为形式“持有”[J].中外法学, 1994( 5).
[20] [英]J.C.史密斯、B.霍根.英国刑法[M].李贵方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2] 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3] 卞建林,郭志媛,韩旭.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和转移[A].樊崇义.诉讼法学研究[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24] (美)乔恩.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
[25] 张少林.刑事推定与犯罪认定[A].何家弘.证据学论坛 (第6卷) [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