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我没有能赶上参加国际礼仪课程的毕业仪式,也不知道经过五天高强度培训,我是不是也初步具备了一点空姐的风范。但这五天专业课程的意义对于我来说远远超过得到一句夸奖和获得一份证书。我是一名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我教的课程跟形体训练有一定的关系。我参加礼仪培训课的目的本来是丰富我的教学,扩大我的视野,给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但在礼仪课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到,礼仪不只是知识的学习,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经过文化熏陶从内往外散发出的自然的个人习惯。张老师说知书达理,这个“达”不仅要懂得,还要做到,但要始终做到,并不简单。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博雅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很多时候人们把它解释为:欣赏音乐,观看戏剧,阅读古文,练习书法…把文化变成一种量化的信息输入,其实文化就应该是在举手投足中体现出人的内在品质和修养。礼仪训练课给我的感受是:礼仪训练就是文化内化的过程。当然五天时间只是一个入门,如张老师说的毕业那天才是践行礼仪的开始。
创先国际五天培训课的时间非常非常有限,让我们觉得意犹未尽,但课程的内容却是高度浓缩,精华中之精华。需要回去慢慢消化,体会,内化,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整个课程展开来的话可以做一个学期的学习。
创先国际的礼仪课是每周末的上午九点钟开始。大家都很早出门,大学城的同学更是七点就从学校出发,谁都不愿意迟到,不愿意因为迟到错过老师讲课的一点点内容。第一次上课我提前了近半小时到了上课地点,上了四楼,看见有间教室门口的桌上有一只漂亮的玻璃花瓶,瓶里插了一大束新鲜的玫瑰色的康乃馨,就知道那是我们上课的教室,也知道老师和助教早已经在等候大家了,以非常有礼的方式在静候。顿感心情无比舒畅和充满了对课程的期待。
其实,礼仪课程从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签到,找座位,环顾教室,桌子的摆放方式,小小绿色植物,浓浓的咖啡味,悠扬的音乐等等,使我们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强大的场,在这个场中没人大声说话,争抢座位,走路、倒水、出门去卫生间、询问问题都下意识地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同学按老师要求穿上了正装,平时不习惯穿高跟鞋的同学把鞋带到教室再换上,说明大家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了。
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开场白,又不耽误其他按时到教室的同学,九点钟,主讲张老师在正式讲课前教大家丝巾的打法——玫瑰结。先到的同学非常兴奋,每个人都积极动手,礼仪课上发了丝巾,大家都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款式,很快大家都打出了漂亮的玫瑰结,并顺手戴在自己的脖颈上,非常亮丽。张老师的做法正是体现了国际礼仪基本原则中平衡原则和人权原则吧。
礼仪课学习的过程中,时间总是不知不觉走得很快。每个人都处在高度兴奋中,甚至于说是亢奋状态下。记笔记,动手操作,身体练习,回答问题…加上张老师机智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大家觉得既快乐又充实,同时也不断引起思考。礼仪不是简单的表面寒暄,彬彬有礼,也不同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温、良、让。它需要你不断的从礼仪背后的文化去理解,从文化差异中去变通,才能领会其真谛,了解其精髓。这是我的感悟。
智聪是我的邻座,他是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来上培训课的原因是他经常要陪导师出席各种场合,希望自己不要太书呆子气,现代人应该学会读社会这本大书,应该了解社会行为规范。他非常认真记笔记,做练习,学打领带温莎结时他更是一遍一遍地打了拆,拆了再打,让老师过目看行不行。学女士的丝巾打法时,他也丝毫不放松,把所有的打法都认认真真打了无数遍。
其他同学都一样,谁不想让自己很美呢,不仅外在美,还要内在丰富。不仅知书还要达理。为了这个目标每个同学,每次来上课,都是精神饱满,美丽动人。每一次都比上次看上去更自信,更懂礼。
到最后大家几乎全部穿上正装,来上最后一次课时,我心里很感动,老师没有讲告别礼,但同学们那天的精神非常专业,非常敬业,那真实一种很美的礼仪。记得郭江波是在课上学到如何买得体正装后,最后一天上课时才穿上了正装,原来她穿正装非常端庄,很有职场女性干练又不失妩媚的感觉。
如果不是来上礼仪课程,我不会去思考礼仪的问题,也不会把礼仪与人生联系起来,更不会从内到外调整、矫正和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我懂得了应该先热爱自己的道理。
如果真的热爱自己,希望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质量,学习或者了解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希望自己的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年轻朋友,对涉外礼仪应该好好了解,尽早学习,我推荐创先国际教育机构的涉外礼仪项目。
有部美国电影叫《蒙娜丽莎的微笑》,讲的是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发生的故事。宋美龄就是上个世纪初叶从那所学校毕业的。她们学习的科目主要就是各种礼仪。学习做好我们自己,是所有女性的一门重要的甚至是必修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