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进入8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一路小跑,连破6.44、6.43、6.42,进入“6.3”时代。这让对于汇率变化极为敏感的纺织品出口企业更加苦恼。
“我们这种企业受外汇影响很大,”河北一家大型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他们是单纯做外贸,一头收货,另一头出口,不像一些生产企业能够从上游的收棉、纺织等环节来缓解汇率变化造成的利润冲击。他说,目前公司90%以上的订单都使用美元结算,汇率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虽然公司很多出口业务是针对使用澳元、加元、欧元等币种的国家,但一方面大多数客户更习惯使用美元这种世界货币,另一方面其他币种也存在汇率波动的问题,所以主要使用美元结算。
“我们现在,也只能通过锁定汇率的办法来尽量减少损失了,或者尽量用别的币种结算。”他说。所谓“锁定汇率”,是指企业在签单时通知银行进行汇率锁定,在货款实际结算时按照当时锁定的汇率执行,避免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不过,汇率变化对纺织品出口行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据《7月份河北省纺织与服装协会统计报告》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上升1%,会造成河北省纺织品出口利润降低2%至6%。
具体到企业,省内另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约为1:6.7,现在成了1:6.3多,相当于1美元“便宜”了0.3—0.4元人民币。而该公司70%—80%的订单都是美元结算,“受影响太大了!”
“举个例子,如果那时的利润率按10%计算,那么光汇率的变化就消解了其中的3%—4%。”她解释说,再加上上游的面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等因素,也消解了他们利润的相当一部分,这样,本来不错的利润率大幅缩水。
这位女士说,目前上游、下游都在挤压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他们犹如夹缝生存,她了解到的大多数省内同行都是在支撑度日。
记者从河北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了解到,河北省作为纺织服装出口大省,确实有很多进出口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比较大。
据了解,这种情况使不少纺织品出口企业陷入了“有单不敢接”的尴尬。
上述女士介绍,这种微利的状态致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有时只要汇率稍有变化,企业的一个订单就可能费劲了也赚不到多少钱,甚至亏损,而且是接单越多越亏。“今年确实碰到不少有单子也不敢接的情况,”她感叹。
据了解,目前纺织品进出口企业的不景气,除了汇率变化之外,国内通胀背景下的成本上涨也是一个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市场棉花、运输、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外市场订单价格却没有相应提高。
究其根本,纺织品出口因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成本上扬陷入窘境,再一次暴露出河北省纺织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不高的问题。业内人士介绍,河北虽然是纺织品出口大省,但不能算纺织强省,出口的主要是毛巾、毛毯、衣服等初级产品。加快调整纺织品出口结构,逐步淘汰初级产品,多出快出利润率高的高档产品,才是省内纺织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