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欧盟对华反倾销再次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在经历了2005年和2006年中欧纺织品和鞋类贸易摩擦后,欧盟去年10月决定对中国产节能灯再征收1年反倾销税,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初又先后对几类中国钢铁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此次再对中国产蜡烛和预应力钢绞线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外,欧盟还正在审议针对中国产盘条的反倾销申诉。
针对欧盟此次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商务部表示,希望欧盟能够对此慎重进行调查。商务部指出,这对涉案企业的生产经营、国际贸易及投资信心等都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产业链中的仓储、运输、保险等环节也会受到连带影响。对此,商务部表示,将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出口二处处长程永如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最近频繁立案,给盟内产业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在美国经济放缓乃至衰退、美元贬值、成本推高、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增长预期下降、消费者信心受挫的大背景下,欧盟贸易保护势头值得继续关注。
导致中欧频发贸易战的因素较为复杂。欧盟委员会2006年10月发表的最新对华政策文件在强调发展与中国更紧密伙伴关系的同时,也引人注目地提出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当然,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排除中欧双边贸易中的政治因素,欧盟对中国实施的新贸易壁垒主要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这种贸易壁垒应当正确认识,它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发展不平等的产物,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而在产品质量和标准的要求上也就存在着不同和分歧,双边之间的贸易要求就不对等。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正面效应主要是: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改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中国环境标准法规的建立与调整;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引导绿色消费潮流;有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获得长期的利益。负面效应主要在于中国遭受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产品多、损失大。同时,欧盟的贸易壁垒削弱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