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麻烦: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等发达的工业国家为了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步将传统产业,包括皮革制造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国家(地区)生产。80年代初,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亚洲“四小龙”又把皮革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台商大量地涌入深圳、广东地区办厂兴业,温州、福建的民营企业也随之蓬勃崛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了2007年我国全年鞋类产品出口额高达253亿美元。
从21世纪开始,欧盟制鞋业已日薄西山,制鞋工业在欧盟属于夕阳工业。在前15年中就业人员就减少了28%,即100万人左右。2001年只剩下325万。西班牙是欧盟仅次于意大利的第二大制鞋国。2001年皮革加工增加值(其中制鞋约占三分之二)约13.7亿欧元,占欧盟10%左右;就业人数只有6.6万人,西班牙有50%的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德国从81-02年,鞋厂从580家锐减到129家,从业人员9.8万人锐减到1.51万人,产量从9800万双锐减到3320万双,成本大幅上升,达到31.63欧元/双。意大利、西班牙制鞋强国也在迅速地萎缩,在意大利超过200个工人的工厂只占0.4%,03年上半年又减少6000人,07年制革、制鞋企业又减少了149家。从业人员逐月锐减。从1999年至2001年欧盟的制鞋产量下跌5.9%;2002年又下跌了9.1%。同期欧盟的鞋类产品出口下降了7%,而进口则增长了7%。行业的迅速萎缩已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成为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诱因。
2003年冬,温州鞋在意大利罗马被焚烧,到2004年俄罗斯内务部在莫斯科的查抄,到西班牙埃尔切的火烧中国鞋,等等事件的原因,我们从埃尔切游行人群的口号中得到警示。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当地产业,保护鞋业的知识产权,并制订出解决目前鞋业危机的办法。温州鞋之所以力压欧洲鞋,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价格的差异成为欧洲鞋的不可承受之痛,而且这个痛点在很长时期里都难以治愈。
在皮鞋之中皮面皮鞋才有品牌可言,革鞋属低档次的鞋。首先我们看看反倾销前后温州鞋产品的出口数据:
温州市鞋革行业(05-08)进出口欧盟情况统计(海关数据)
2005年2060105067.7601844630976.63333.667580
2006年2309127378.19721042843842.57464.204181.87
2007年2148143899.32071224152733.35834.307885.07
2008年365026919.685523269844.63934.230886.4
从表中可知:皮与革的比例中看出:欧盟长期以来就不让中国鞋企生产皮面皮鞋。
东艺公司在05-07年期间,为德国客人生产的产品中皮与革的比例也可见一斑。
2007年单鞋14.8114.51:7.8
他们在打压中国皮面皮鞋出口的同时,欧盟国家向中国大量进口高附加值的皮面皮鞋,根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进口皮面皮鞋来自61个国家及地区,按其产地计算进口额前三名国家地区顺次是由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量、值占皮面皮鞋进口总量的31.2%和25.3%;其次是意大利生产占6.7%与25%;越南生产占23.5%与15.1%。它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与技能换取了高附加值的产品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而意大利出口到中国鞋的数量为6.7%,而金额高达总金额的25%。换一句话说,意大利产品比中国贴牌生产的进口鞋,在价格上至少还超过了5倍。在丰厚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使得意大利制造商强烈要求政府对中国品牌鞋实行反倾销。
又据中皮协进出口统计:2007年1-12月,中国进口皮面皮鞋为1131万双,金额30789.9万美元,分别增长了41.9%与48.3%,单价为27.22美元/双。而中国出口的皮面皮鞋为131178万双,金额为956127万美元,分别增长了-5.8%与9%,单价为7.288美元/双。他们产品单价是中国同类产品的3.7倍,而中国产品出口金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石油价格、原料、劳动力成本增加所致的。
据悉,欧盟成员国已于近日表决通过一项法案,为了防止中国内地皮鞋“绕道”澳门而规避反倾销税,从澳门出口欧盟的皮鞋增至4倍,内地出口澳门的皮鞋数量也明显增多。欧盟委员会认为,由于澳门的生产设施有限,除非这些皮鞋是区内其他地区转口到澳门,否则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升幅。因此,欧盟委员会从去年就开始规避反倾销措施展开调查,将对来自澳门的皮鞋同样征收16.5%的反倾销税。
又据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2月26日报道,意大利协会主席维多·阿尔迪奥利(VitoArtioli)在米兰鞋展开幕前夕对媒体宣称,鉴于欧盟对中国及越南鞋产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将于2008年10月6日到期,意大利将向欧盟请求延长反倾销期限,而且他非常有把握的认为意大利的提议肯定会得到通过。可想而知,欧盟还想挥舞反倾销大棒,继续打压中国鞋品牌的成长,以及品牌鞋产品的出口。
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的30时间里,的确靠数量和低价赢得了世界市场,但在资源紧张、竞争转向品质、品牌竞争的今天,我们的这些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拥有、中国创造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企业经营质量、效率、产品品牌力上努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价格战、资源战上。中国鞋业已经进入制胜的时代,不是靠广告表面的符号,而是从产品品质、技术升级、管理创新、健康环保等深层本质上发生质变。这条路今天不走,明天也得走,早晚得跨越。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欧盟早就预谋给中国鞋企当头一棒。
三、挥舞反倾销,打压中国牌走出去: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附件7的规定,欧盟应在2001年至2005年间,逐步取消对中国出口的鞋靴的进口配额。但为期5年之久的过渡期并未被欧洲人充分利用,部分制鞋企业不集中精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反而寄希望于继续借助贸易保护措施,维持配额制度带给他们高额利润。在欧盟制造商的鼓动下,欧盟政府就迫不及待地,对刚刚摆脱配额禁锢的中国制鞋业挥舞起反倾销大棒。
2005年2月1日,鞋类产品配额制结束后仅一个月,欧盟成员国便正式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预先进口许可监控措施”,收集中国鞋出口到本地区市场的数据。同年6月30日,欧盟对部分中国及印度鞋展开反倾销调查。7月7日,又应意大利企业的申诉,对中国及越南出口的若干以皮革或合成皮革制造的鞋展开调查,以保护欧盟的鞋类市场。
2006年1月,欧盟委员会拒绝承认中国13家制鞋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使中国鞋业在反倾销案件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2月23日,欧委会发布反倾销调查结果,认定中国鞋业存在变相接受政府的补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欧盟市场进行倾销。随后,欧盟成员国在3月16日决定,从2006年4月7日起向中国鞋类制品征收反倾销税,并在6个月内逐渐将反倾销税额从4.8%增加到19.4%。在此期间,中欧如不能达成谅解,欧盟将最终确立有关反倾销税额度,并维持5年。由于这一意见遭到欧盟皮鞋进口商、批发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强烈反对,又有违自由贸易原则,最终方案折衷定为2年。
2006年10月4日欧盟25个成员国常驻欧盟代表在布鲁塞尔投票通过了这一反倾销方案。当天的投票结果为12国反对,6国赞成,4国弃权。由于欧盟规定“弃权”算作“赞成”,因此这项提案勉强过关。如果当时中国政府再努力一把的话,一票之差局面也许可能得以挽回。
四、品牌之路是中国鞋“走出去”的必经之路:
产业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是中国鞋业的发展目标。在与世界制鞋业的博弈中,我们就立足国内市场,确保产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进而发展全球化的品牌和通道,以新的制造和品牌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空间,从而真正实现制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中国经济的年度关键词可以概括为“业态创新”、“中国制造”、“金融生产力”、“生态文明”、“社会成本”、“收入增加”。
如果把2007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放在中国鞋业来看,也彰显出鞋企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要从数量型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升级换代是必走之路。
如果你是品牌,你可以卖大价钱,如果你不是,你就只能靠代工艰难度日。低价路线没有出路,鞋企只能从技术与品牌的窄门走到全球市场的宽门。
在拓展国际市场道路上的屡次碰壁,促使中国企业反思解决之道。“中国的鞋质量并不弱于别人,但为何频繁遭受反倾销?根本原因是中国鞋产品缺少强势品牌。”“走出去”并不仅仅是口号,第一步是产品走出去;其次是产品营销网络走出去,最终要品牌走出去,品牌走出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
再过几个月欧盟反倾销的期限快要结束了。“大敌”当前,意大利已积极向欧盟申诉,要延长反倾销期限,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而中国鞋企应该怎么应对呢?!
五、政府要出面,商协会要出线,企业要出击:
(一)在欧盟反倾销酝酿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在关注欧盟各国的动向。在欧盟宣布对中国皮面皮鞋征收反倾销税时,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5日表示,中方注意到,欧盟在此案上将反倾销措施由通常的5年期限改为2年,终裁税率比初裁税率有所下降。但中国企业和产业界对欧盟最终决定对我皮鞋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表示不满。崇泉指出,中方认为:欧盟在此案立案、调查和裁决过来中存在诸多与WTO规则和欧盟反倾销不符的法律缺陷,欧方对中国皮鞋采取反倾销措施缺乏法律与事实依据,损害了中国皮鞋企业的正当权利,中方将密切关注和评估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
我们想,事隔2年之后,商务部应对事态结局作好了评估,并对今后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也应作出一些反应。为此,我们建议:
1、对于崇泉两年前的表示和陈述。我们参与反倾销应诉的企业应知晓政府下一步的打算与计划,以利用配合政府行动。
2、即使中方认为“欧盟在此案立案、调查和裁决过程中存在诸多与WTO规则和欧盟反倾销不符的法律缺陷”,那么,就更应该由政府出面,在政府层面上组成政府官员、律师、各类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与 WTO组织与欧委会层面上进行交涉,交涉的范围应从法律、政治、经济利益诸多方面来制衔、延长反倾销时间。
3、要借用今年两会对政府机构调整的东风,尽快地整合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与反倾销调查局之间的职能分工及人力资源组合,成立强有力的应对班子,指导协会、商会与企业共同制止欧盟“延长期限”的措施,并划拨充足活动经费。
协会,商会是企业的“娘家”组织,政府应把更多的权力和一定的经费注入协(商)会,使之有职、有权、有义务,更好地为政府做想做而不好做的事。不仅如此,应把专业协(商)会连成一线,全国与地方商协会连成一体,上下贯通、互通有无、整体出线。只有上下协会贯通,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
(三)企业要全面出击。
企业是反倾销的主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充分地认识到品牌的作用与品牌的经济价值。商务部已在99年开始着手通过《科技兴贸》和《培育名牌出口商品》来推动企业创牌活动。国务院也于2001年批准成立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指出了“政府部门要宏观指导、政策支持,行业协会要组织协调、服务,以企业为主体的培育名牌原则”。几年来,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创牌活动,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就温州鞋企而言: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2个、国家免检产品69家、浙江名牌29个、中国名牌5家、中国出口名牌3家。东艺、康奈、奥康、红晴蜓的商标被列入中国最具有价值商标500强。创牌活动正在企业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可是反倾销的“大棒”阻止企业创牌,企业理当全面出击。企业决心在政府的指导下,在协(商)会的协调下,积极地去做采购商、进口商、消费者的工作,并向提倡“贸易自由”的欧盟各协会,如欧盟品牌鞋类进口商协会等商协会联系,说服各国政府,保护贸易自由,反对鞋类反倾销。
制止延长鞋类反倾销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在离反倾销期限只有几个月时间了,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在商务部的统一部署与指挥下,开展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细节的工作,彻底粉碎欧盟利用反倾销大棒打压中国品牌鞋“走出去”,只有“走出去”中国鞋企才可持续发展,只有品牌“走出去”才算真正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