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维方法:破题表态(阐述题目给出的观点所蕴含的哲理和启迪意义,确立中心论点)——分析论证(通过理论和事实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多层次、多角度的证明论点)——联系实际(把从名言警句中提炼与认知的深邃意义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联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例】“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思路点拨】首先应正确诠释名言警句的表面含义,其次联系实际,充分说明这句话对工作的指导意义,即教师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如何储水、添水、换水,保证水源的清醇和水质的清新。
(名言本义)“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曾经在教育界一度非常的流行。意思是老师要比学生懂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才有资格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但在信息高速发达,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对于这句话,还应该有更新更深的理解。
首先,如果老师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她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了。否则老师给完一杯水后,就剩不下多少了。老师先要有知识,这样才能传播给学生,如果老师只有一杯水,那么能给的也只有一滴水了。
其次,教师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应该说,都已经把自己的一桶水装满了,装满了这桶水并不表示万事大吉,其实在今天围绕一桶水,还有很多要研究:比如水质好不好、水量够不够、会不会倒水等等。大家都听过这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那教师的一桶水,是不是活水呢?如果不是,那我们怎么保证我们例出去水的水质呢?这无疑就要求我们不光要不断的充实这一桶水,还要保证水源地清醇。
再次,新时期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添水”、“换水”,不要使自己的一桶水成为“陈年老水”。尤其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老师仅仅满足于原有的一桶“陈年老水”,不及时的把自己的一桶水更换成更有营养价值的“优质矿泉水”和“活水”是不行的。
最后,新时期的教师要不停地学习,通过学习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地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学生在思考什么,拓宽自己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学识。向老教师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今天,我们生活在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处于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这已是当今时代对个体素质的必然要求。从教师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的使命和承担的社会角色来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教师应该是人类终身学习的楷模和示范。教师的终身学习尤为重要。高频率、快节奏的时代脚步,带来的是教育内容面临的问题,很多新鲜的事物会鳞次栉比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课堂里和讲台上。新知识、新理论、新现象、新问题使我们应接不暇。一朝受教,终身受益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学习就和吃饭一样重要,填充自己,充电加油和补充,才能适应这个变化频繁的时代。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成长不再简单,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在拓宽。林林总总的书刊,无时不在的电视,庞大而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他们自己会学习,会思考。在这样的社会宏观背景下,教师的素质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教师必须面对的职业需求。学习不单单是书本,也还有书本和知识之外的更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和接纳你,同时才能接受你传输的知识,这也都在教师的学习研究范畴之列。教育学的原理、学科的知识、心理学范畴、甚至社会学、经济、家庭、国际、林林总总的知识和信息,老师的大脑得富有才行。做研究性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一时一地,学生是变化发展中的主体,教师的研究是时时需要的。一个高效的教学法可能适应这个学生、这个班级、这节课堂,但是却不一定能够适应所有课堂,研究是时时必须的。这是由教师职业角色和需求决定的。学习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甚至人的整个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