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大趋势必然把制鞋业往劳动力多且便宜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任何保护措施都改变不了这种趋势。欧盟立案反倾销调查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保护自己的产业,另一个目的是提高价格、提高税收,把中国鞋企在对欧盟出口贸易中的利润最大限度的转移进他们的口袋。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鞋”出口所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如果中国企业还是奉行以低价“杀手锏”抢占国外市场,中国鞋业在国际市场上将会如履薄冰。如何寻找有力的途径尽快摆脱这种局面,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中国鞋企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面对欧盟不断升级的反倾销调查,中国鞋企应积极应诉与抗辩:
中国鞋企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常常有点束手无策。首先,对反倾销调查认识不清,应诉不积极;其次,中国鞋业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团体,大家“各自为政”,削弱了整体的力度;
反倾销调查程序不是一般司法程序,而是行政程序,应诉不是当被告上法院,而是国内有关部门对涉诉企业的调查。反倾销目的不是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而是限制其今后的“倾销”行为,保护今后的市场。中国鞋企如果只是一味默认和忍让,不应诉或消极应诉,未来可能会面临更高额度的反倾销税,
中国鞋企应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盯住企业各自和眼前的利益,面要着眼于市场份额的争取,没是市场就没有利益;这不是靠单个所企业能够实现的,虽然国内部分知名鞋企开始尝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10月23日,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温州奥康集团宣布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欧盟征收中国制鞋企业16.5%的反倾销税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法律,但大部分的中小鞋企仍持观望的态度,并没有真正团结在一起。中国有最大的鞋业生产市场,中国鞋企有共同的生存目标,如果能整合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让欧盟听到了中国鞋企抗辨的声音,对未来欧盟反倾销调查必然会起到积极的抵制作用。正是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中国鞋企才能真正成长和蜕变,进而促进行业竞争力的整体提高
2.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以低价取胜转向以质取胜。
中国鞋业凭借国内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采用低价竞争策略打开出口欧盟的市场。产品多集中在低端市场,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尤其是大量生产的贴牌鞋,只嫌取低廉的加工费。同时,在设计上,中国鞋也无法与欧盟的产品媲美。而当前屡屡发生的对华鞋反倾销行动中,针对的正是由于技术含量低而附加值少的低档次产品。这些产品本身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少,征收反倾销税后,只能更有力的压缩企业的利润,使企业的未来出口之路举步维艰。
3.拓展跨国经营模式
正如欧盟内的诸多传统行业一样,制鞋业也由于在生产资源与成本方面丧失了比较优势呈现不断下滑趋势,虽然占据产业高端,事实上已经竞争乏力,欧盟鞋企也在积极寻找对中贸易机会。同时,由于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以及品牌塑造,其制鞋技术和鞋业品牌仍是世界上最高档鞋的代名词,这给中国鞋业提供了实现国际化的绝佳时机。
中国鞋企通过与欧盟鞋企的跨国合作,一方面,可以学习到欧盟鞋企长期积累下来的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销售渠道,争取中国鞋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这些优势都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技术引进或者吸引外资来获得的。例如:2008年我国的奥康集团收购意大利万利威德的全球品牌经营权及生产权,万利威德将协助奥康在其意大利总部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并提供场地、设备和制作资源,奥康谋求到中国本土品牌实现国际化最需要的,领先世界的核心研发技术。同时,销售渠道以商场为主的万利威德将成为奥康集团销售渠道资源上的补充,改变之前单一的专卖店销售模式,扩宽了其销售网络。
注释:
① 日落复审(Sunset Review)又称期终复审或到期复审(Expiry Review),它起源于欧盟反倾销法规,并被写入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它是指在反倾销措施实施届满前的合理时间内,调查机关应利害关系方申请发起或调查机关主动发起的复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