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意。“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以顺为正者”,是“妾妇之道也。”
出示: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明确:孟子举出男子加冠、女子出嫁的生活现象,讽刺景春没有常识,不懂“礼”;用妾妇谄媚顺从与夫子,类比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主流往上爬的行径,讽刺他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不过是女子、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能称得上是大丈夫呢?(举例、类比论证)
(3)那么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出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分析: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要勇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句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分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坚守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儒家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就是说内心坚守仁义礼,能实现理想的时候,就同人民一起走在正道上,不能实现理想的实现,也要独善其身。
(四)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普通人的大丈夫,他们能够坚守道德原则,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发现。
(六)布置作业
思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现实意义,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