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一制作,一代一风流。工艺美术是思想文化的载体,风格因时而异。商周狞厉,秦汉古拙豪迈,盛唐奔放,两宋风雅,明清世俗,各领风骚。它们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思想潮流、宗教信仰和审美理念。每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为其增色。
蒙古族尚白、尚蓝的审美偏好促成了青花瓷在元代的大发展。自此蓝底白花、白底蓝花的中国青花驰名中外,成为造纸术、指南针、茶叶等物件之后,中华文明的又一名片。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启了中国发现世界的大航海时代,频繁的对外交流活动为青花瓷的发展注入了多元文化的新鲜血液,明早期的青花瓷中就出现了不少仿西方造型和纹样的作品。
例如,现藏于北京故宫物馆的明代瓷器《阿拉伯文青花盘座》。尊身为直筒状,上下口处均为宽折沿。通体青花纹饰,口及底沿饰菊瓣纹,器身纹饰分三层,上、下两层仿写阿拉伯文并绘有团形图案,中间一层饰仰覆变形花瓣纹。此器造型奇特,系仿西亚阿拉伯铜器制作,系圆钵状器物的底座。因其中空无底,故清乾隆皇帝在诗中称之为“无挡尊”。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既有含蓄优雅之作,也不乏热烈奔放之例,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