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环节,它们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下面我就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我的阐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伊始,我将从生活入手,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在进入校园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呢?学生会说:少先队员向国旗敬礼的雕塑作品。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会总结:雕塑作品让校园看上去更加美观独特,其实每一个雕塑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学生对未知的故事有了极大的兴趣之后,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故事里的人》。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我会展示作品《草原小姐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画面塑造了一对儿小姐妹正在与暴风雪顽强抗争的瞬间。我会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作品中人物动态和神情的塑造上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人物动态生动,眼神坚毅,传神的表达出她们坚定的信念和善良的内心。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顺势总结:艺术家通过雕塑手段表现一对儿蒙古族少女小姐妹龙梅与玉荣,她们为了不使生产队遭受损失,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吓的羊群,直至晕倒在雪地里。两人的英雄事迹被誉为“草原小姐妹”。每个雕塑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我们要用心去体会。
在学生对于雕塑背后的故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继续观察作品,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艺术家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体现人物形象的?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作品人物轮廓简洁生动,表情传神。
此时,学生已经了解了雕塑的人物特征,但是对于如何制作一件雕塑作品却不甚了解,紧接着我会继续放大作品《草原小姐妹》,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问题:作品中人物的身体、四肢以及关节部分是怎样支撑和加固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以用泥水粘合的形式进行支撑和加固。继而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家就是根据这样一个故事以洁白的石材和独特的方式将草原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时的英雄人物形象定格在这瞬间。其实,我们不止可以用石材雕刻故事里的人,也可以用捏塑的形式进行创作。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可以在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好的示范会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在这一环节,我将示范《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捏塑方法及步骤,首先,概括塑造出孙悟空的头、胸、四肢和围裙;其次,把每个局部拼接起来,塑造出孙悟空的动作;最后,深入塑造,安插金箍棒。
此时,学生的创作热情已经被激发出来,我将适时引导学生以捏塑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并从捏塑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表情特征和捏塑手法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艺术作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我会创设“民间手艺人”的趣味情境展,请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并从作品中人物动态、表情特征和捏塑手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在相互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至此,我的课程也接近了尾声,最后我会带着学生系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达到回顾重难点的目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要好好学习并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最后,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这些泥塑作品编排一个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