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复关”日期的日益临近,中国政府逐步放松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限制,许多大型企业享有外贸经营自主权,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放眼世界,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寻求发展。由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法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企业必须突破原来狭小的营销观念,针对国际市场的复杂环境,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政府部门也要积极行动,帮助本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当前,我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遇到了来自非关税壁垒的强大阻力,因此,如何冲突破非关税壁垒的阻碍,已成为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
所谓非关税壁垒,是指在关贸总协定推动下,关税壁垒的作用日渐弱化时,许多国家采用关税以外的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其主要措施有:直接限制进口数量和金额,政府直接参与进口经营、外汇管制、规定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
在国际营销中,有许多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对政府而言却完全可以被控制和利用。政府可通过对可控因素的调节组合,为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营造有利的环境。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开始发育的阶段,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时间不长,这些企业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市场经验都远不及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集团,他们在非关税壁垒面前往往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同企业一起协调行动,才能确保企业顺利的突破非关税壁垒的阻碍,达到短期的营销目标。
政府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来协助企业冲破非关税壁垒:
由于商品输出国的经济结构不同,其出口商品受到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一般来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这些商品的价格受到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价格下跌较少;反之,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某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受到进口国家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价格下跌幅度较大。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蒙受非关税壁垒限制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八十年代初,我国出口产品基本上是供给弹性小的初级产品,近年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口产品的结构逐步升级。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业的出口。据统计,世界贸易额的提高有20%来自技术的进步。我国可以通过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来取得垄断优势,从而能超出非关税壁垒的影响范围,进入国际市场。服务业出口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是旅游业的出口,旅游业出口依靠的是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服务,它成本低,完全不受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且可以带动基础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将旅游业的出口列为重点扶植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