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称之为“第二次区域主义”的浪潮。90年代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使区域贸易经济组织的发展突破了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传统做法,出现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和形成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新模式。世界上三个主要地区——欧洲,西半球(美洲)和亚洲都出现了新的更广泛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欧洲联盟1993年1月1日,欧洲共同体拆除内部边界,取消海关,实现了“单一欧洲法案”提出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经济区。这是欧洲历史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9月,欧洲联盟(Europe Union,简称EU)条约正式生效。1999年1月1日起欧盟发行欧洲统一货币——欧元。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在12个欧元区国家进入流通领域,这不仅是欧洲一体化的重大发展,而且对推动建立更加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欧盟已成为拥有15个成员国,3.7亿消费人口,占全球贸易量超过40%,内部实现了商品、资本、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发行了统一货币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大市场,也是迄今为止发展最为完善的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而2002年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已经为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东扩谈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个囊括25国、4亿多人口的欧盟即将在2004年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欧盟所取得的成功无疑对世界其他地区区域贸易协定和一体化实践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GATT多轮削减关税的谈判当中,美国一直扮演积极推动谈判取得结果的主要角色。1982年美国贸易代表威廉.布罗克建议在日内瓦展开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遭到欧洲国家的反对,于是美国开始积极推进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广泛涉及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劳动力流动。1994年扩展成为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NAFTA)。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制定清晰的商业规则,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1993年的2970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6760亿美元,增长了128%。2000年美加双边贸易额创下7000亿加元的“世界之最”双方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截至2001年底,进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24%。北美地区已成为吸引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的《茂物宣言》勾画了APEC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长远蓝图,树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1995年和1996年,APEC先后通过《大阪行动议程》和《马尼拉行动计划》,开始以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两种途径落实承诺,标志着APEC步入实质性阶段。
APEC现有21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其总人口约占世界的4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55%,对外贸易额约占全球的46%,总体规模超过了欧盟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合作体。APEC以“开放的地区主义”独树一帜。APEC区内贸易的比重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成员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依赖也在增强。
按目前欧洲联盟、美洲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表,到2010年,欧洲将成立包括中东欧、北非中东、甚至中西亚的以欧洲联盟为中心的“大欧洲经济区”在2005年以前,美洲将出现包括35个国家在内的西半球自由贸易区;在2020年前,亚太地区计划实现包括太平洋,拉美国家,甚至南亚和俄罗斯在内的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和经济活动将很可能出现以欧洲经济区、美洲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中心的“三分天下”的格局。
二、区域化的衡量
衡量国际贸易是否越来越区域化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怎样定义地理上的地区。例如,西欧应该被视为与中欧,东欧相分开的地区,还是整个欧洲作为一个地区。同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亚洲的一部分,还是应该单独考虑。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口径,我们采取了七大地区的划分:西欧,北美,拉美,亚洲(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洲和中东,中东欧与转轨经济地区。
表1(1958-2000年)区域内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变化(单位:%)
地区 19581968 197919901995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