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良好资料。陈鹤琴先生认为图画是一种表情达意,反映客观现实的有效工具。我看了一鸣从涂鸦期到写实期的十年中所画
的图画,就可以知道一鸣的认识在开始时是模糊的;随着生活经验的累积,他的空间观念
围环境的接触,他的语言也丰富起来了,他的思维能力包括一切的高级神经活动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这证明有计划的、有系统的、长期的收集观察和研究儿童的图画,对了解儿童的d心理之发展是有帮助的。"
(2)儿童的图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陈鹤琴认为,从陈一鸣的绘画发
展可以看出儿童图画的发展体现出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的积累表现为感知、绘画技术和生活经验的增加;质的变化表现为儿童绘画在不同时期所能表现的事物的特征。
(3)儿童先会画线,后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点。陈鹤琴首先用物理学原理和儿童绘画时的坐姿、画姿来解释儿童为什么先会画线;其次用弧线与圆的联系来解释为什么从画线发展到画圆;最后用儿童手臂的大肌肉的发展比手腕的小肌肉的发展早,来解释儿童为什么不是先会画点,后会画线,而是先会画线,后会画点。
(4)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从一鸣的整个绘画的过程看来,他的绘画技能在早期是远远地落后于他感知水平的,到后来,他的技术水平与认识水平逐渐接近,到最后二者间的距离就更加缩短了。"在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他的认识水平是相差很远的。到象征期,儿童的绘画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他还不能很好地画出他所知道的,更谈不上他实际所看见的。到了定型期,他的绘画技能就逐渐接近他的发展着的认识水平了。
(5)儿童图画反映了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由于儿童身体矮小,看到高大的成人时,总是先看见他走动着的腿,所以虽然于在人身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儿童的人形画中,人的脚还是比子先出现。"许多儿童的图画都有这种主次分明的现象,但是儿童的选择是根据他们的主观印象来决定的,因此常有某些东西在逻辑上有很大的意义,但由于儿童认为不重要而被忽略。事实上,这些不重要的小节和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却占了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有时候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的图画十分奇特的原因之一。
(6)儿童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陈一鸣从小与自然界接触的机会很多,家里有多种动物和植物。3岁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经常在园地上种菜、种豆,到附近的名胜去远足。再大一点,陈鹤琴就带他去看电影、看戏和展览会。为鼓励他画画,陈鹤琴给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他的绘画技术得到了提高。
(7)对完形心理学以唯心的观点来解释知觉的固定性的意见。对于儿童的绘画,心理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完形心理学对知觉固定性的看法是比较突出的。陈鹤琴先生坚决反对用完形心理学中对知觉固定性的解释来说明儿童的绘画。陈鹤琴先生认为,物质的固定性是儿童多种感知和联想及思维的结果,是在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而不是什么"最原始、简单、天真、自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