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区分项数据看,前4个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对欧盟进出口增长,对欧盟出口增长1.3%;而对美国、东盟、日本等贸易伙伴进出口下降。特别是对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进出口下降4.8%,出口下降3.5%。
在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好于欧洲的背景下,出现对欧洲出口增长、对美国出口下降的情况,值得注意。“这个反差反映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新动向:并非经济发展一定带来需求,需求一定带来外需,外需一定带来对中国的外需,对中国的外需一定被中国抓住。”在白明看来,这个链条正在出现松动。还需考虑替代效应——比如美国曾经对我国的需求有可能被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替代。
“在‘一带一路’的辐射区域里,欧洲是最富裕的地区,欧洲也希望借中国的发展实现互利。而美国的再工业化使很多机会被美国企业内在化,美国制造业新优势也正在形成。此外,中美的贸易摩擦问题、TPP的影响等等,使得‘经济好出口差、经济不好出口增加’的变化若隐若现。”白明说。
同时,中欧经贸关系有所回暖。对此,白明认为,应进一步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和中欧自贸协定谈判的尽早启动。对于目前已在进展中的比如与海合会和斯里兰卡的自贸协定谈判应加紧推进,在研究中的自贸协定谈判也应尽快提上日程。
事实上,受益于自贸区等的政策红利效应已有显现。比如,此次发布的海关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7921.7亿元,增长3.8%。其中,出口增长4.7%,进口增长3.3%。各项数据均好于整体水平。而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的进出口则主要体现在自贸区、保税区、高新区、开发区等各园区内。
事实上,近期,国家也推出多项措施帮助外贸回稳向好,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