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落实《西北大学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党办发[2011]1号),组织了以 “我诚信,我美丽”为主题的“道德诚信”活动,举办了第三届“我看大学生诚信”演讲比赛,编印了《西北大学2011年考风考纪宣讲材料》,开展了以班级(支部)为单位的诚信状况自查活动,推动诚教育深入开展。
学生党员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在继续做好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做表率、做贡献上来,开展了义务植树、支农支教、帮扶后进学生、心理健康访谈等活动,巩固了上学期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打造了学生党建工作品牌。
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办“回眸西大—我心中的母校”毕业生系列征文活动,举办毕业典礼、毕业生座谈会,进一步激发广大毕业生的爱校热情,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
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进一步加强。健全制度,完善网络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并落实《西北大学心理危机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危机应急预案;健全了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络。深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网络、橱窗等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日常化;另一方面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举办了以心理健康情景短剧为主要内容的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节文艺晚会。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对新生心理普测筛查出的“问题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谈话治疗,坚持心理咨询热线值班,尽可能做到对心理有障碍学生随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求助。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健全助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出台或完善了《西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等7项规章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助工作,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国家、社会各类资助款,组织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讲会,使广大学生对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积极争取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采取多种形式,努力争取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锻炼他们实践能力。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后教育管理,注重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效发挥。对“红帆”网站再次改版升级,增设栏目,充实内容;积极引导院系加强思想政治网页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管理、服务等育人功能;通过网站“回音壁”等栏目坚持每天与学生互动沟通,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与“陕西大学生在线”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对“西大名士”共建频道及所属子栏目的建设,累计投稿700余篇;顺利开通校团委“金色家园”工作网站,成功举办第一届学生媒体联合征文大赛,编印《木香》杂志1期,《金色年华》报纸4期,加强了学校和学生的信息沟通;举办木香之约访谈活动2期,其中一期邀请学校领导与学生代表共话学校发展,学生反响热烈。
大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和网络舆情分析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结合学生返乡、“两会”热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等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共撰写调查报告2篇。同时,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撰写学生网络舆情分析报告3期,增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为学校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维护学校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力推进信息员队伍建设。组织学生会建立起收集、反馈信息的网络系统,使信息触角延伸至院系、年级、班级和宿舍;继续抓好网评员队伍建设工作,实时监测网络舆论动向,维护网络安全健康,为编印《舆情报告》提供翔实的数据;在敏感时期和日常工作中,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的维护了校园稳定安全。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深入推进,加强工作交流与研究,提高业务水平;按照《西北大学2011—2012年辅导员队伍建设培训培养方案》的规划,进一步改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