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那么新课改应该怎样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怎样定位?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将教师定位于知识的权威者。在我们眼中经典的教师形象就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课堂上这位长者总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学生要么凝神倾听,要么低头记录。
教室里除了教师的声音之外,一片肃静……尽管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讲实施素质教育。但常常是教师们一面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一面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教师角色定位和课堂模式。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求教师在新一轮课改中快速地转变观念,进行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每一个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现今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教师抱着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陈旧的专业知识而不加以更新,势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由此可见教师的再学习的重要性。
能够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将是教师须扮演的角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书本”的观念,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佳途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须站到学生中间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去开发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应该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地“旁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或经历行为与道德体验形成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再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审视反思、收集信息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评价。总之,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就须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担任这一角色。
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它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是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要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一改“教书匠”式的教师形象,学会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这一新的角色的转变将有利于确定教师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它将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