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看待事情也一样。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并不是“非黑即白”,换个角度看待所发生的事情,你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此时无情胜有情”。
当朱伯特夫妇看到弱肉强食时,尽管他们心生怜悯,尽管他们于心不忍,尽管他们特别想挺身而出,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强忍悲痛,选择了“冷眼旁观”,选择了“无动于衷”。因为弱肉强食本就是动物的生存状态,因为优胜劣汰本就是生存的然结果,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所以“无动于衷”是他们好的反应,所以无情的他们是有情的,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无情”并非一无是处。
对待动物如此,对人亦是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无情胜有情”的时候。
在大街一角,在小巷一隅,在人头攒动处,时常可见或跪或躺或佝偻着站立的乞讨者。大家看到后,有的悲悯之情油然而生,掏出腰包,略尽绵薄之力;有的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后拂袖而去;有的视而不见,淡定地从衣衫褴褛的可怜人身旁经过。自古以来,慷慨解囊都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美好品德;从小到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直为人们所传唱;不知不觉,“助人乃快乐之本”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面对乞讨者的“后两种人”经常遭人唾弃,被人鄙夷,受人诟病。
倘若世人每逢路乞者都尽一份心意,且不说是否能力足够,那些乞讨者就能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残有所靠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似乎街上的行乞者一如既往忍饥挨饿地到处漂泊,甚至近几年行乞的人越发多了起来!你的一时怜悯,可能使某些乞讨者因为乞讨的金额变少而遭受幕后黑手的一顿毒打;你的恻隐之心,可能让更多的小孩在遭到拐卖后致残沦为丧心病狂之人赚钱的工具;你的慷慨之举,可能助长好逸恶劳之人戕害他人身体的气焰……咱们换个角度想想,那些“拂袖而去”的无情者可能来到了敬老院,想为看到的行乞老人寻一处安身之地;那些“视而不见”的无情者可能来到了儿童福利院,想为见到的儿童找一个立命之所;那些“冷漠”的人表面平静可能内心早已风起云涌,转身便为可怜人出谋划策……
无情有情并非可用行为判断,还要看内心的用意:如果乐善好施的有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舒适,则不能称之为“有情”;如果拂袖而去的无情是为了尊重并解决背后的问题,则不能称之为“无情”。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手段,带来不同的结果,凡此种种,又岂是一个有情或无情能一言以蔽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