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2.根据人脑反映的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几种偏差: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
3.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叫作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
4.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品质包括:(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
6.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7.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8.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
9.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特点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11.根据思维的内容凭借物、任务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
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根据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和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思维的一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包括: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14.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