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认知是基础,需要是中介。
4.幼儿情感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3)成人的情绪自控;(4
的教育态度;(5)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6)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知识点九:个性发展
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价值观等。
3.个性的特点:整体性.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个别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和社会性(本质的属性)。
4.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信.自卑)和自我控制。“我”的出现时自我意识的产生的标志。
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和尊重需要。成长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需要。
6.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智力,例如观察力.注意力等)与特殊能力(音乐.美术等)。
7.气质:(1)无好坏之分;(2)稳定性强。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又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1. 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
2.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3.依恋的三种类型:回避型(无依恋型).安全型.反抗型。
4.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
5.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根本.内在的因素。
6.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知识点十一:个体差异性表现
1.幼儿的智力差异(发展水平.类型和早晚的差异)。
2.认知风格:场独立(坚持己见.不易动摇)和场依存(人云亦云,社交能力强)。
3.补偿模式是指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4.治疗模式是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