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讲授法常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方式,这些方式又各有特点。
讲述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事物或事件进行系统的描述或概述的讲授方式。这种方法适合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传授密集的书本知识,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讲述重在
“述”,可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一般来说,叙述式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解释、分析、论证等手段,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方式。讲解重在一个
“解”字,“解”在这里是“分析”“说明”或“解释”的意思。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即能够发现字里行间的“意义”及其隐含的信息。“讲解”和“讲述”比较,讲解更注重对事物的解释和论证,而讲述更倾向于对事物的介绍和描述。讲读是结合阅读而进行的讲述或讲解,包括讲、读、练几个方面。讲读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有读有讲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阅读能力和阅读的技巧,同时,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心灵的陶冶。由于讲读的特殊性,故这种方法多用于语文和英语教学。常用的方法有总结要点、概述大意、总结主旨、划分层次等。
讲演是指中间不穿插或很少穿插其他活动的讲授方法。这种方法多在中学高年级使用,往往是教师就教材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或叙述。
由于讲授在教学形式上的授受方式,决定了教学目标基本上是在教师口传、学生心受的关系中达成。这种授受关系,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处于被动的境地,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参与态度等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由教案语言向教学语言转换。教案语言只是教师讲授的基本思路和线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和教学对象的理解接受程度,随时调整语言的难易、速度、繁简、停顿、重复等,以保证语言的有效性。调整的具体做法:首先,根据学生答问及表情流露,确
定学生的理解程度,然后调整语言的难易;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以及学生笔记的速度,调整语言速度;
再次,力争将科学语言变为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做到深入浅出。
课堂语言大致分三种:一是有声语言,二是体态语言,三是静态语言(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声语言是把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重要手段,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教育职责的履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有声语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使学生听见、听清、听懂。在面试考场上则要保证让所有考官老师能够听见、听清、听懂。首先要使所有的考官都能听见,这就要求考生要有足够的音量。考生讲授时如果考官听不见就无效果可言。但听见并不等于听清楚,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音韵要正确。此外,讲课时语速要慢一点,句子要短一点,以便于考官能够更好地理解讲授的内容。
第二,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语调取决于五个语言要素,即高低、强弱、轻重、长短和快慢。这五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语言的抑扬顿挫,使课堂讲授富有了节奏感和音乐性。教师讲课的语调作为表达的手段,
要有变化,不能太单调;教师讲课的语调还要和讲授的内容相配合,讲授的内容不同,语调也不同。讲到重要内容时,要靠声音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时用强而重的声音进行强刺激;有时又需要轻声细语,引人侧耳倾听。叙述时,可以说得快一点,做结论时则要慢一点。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有声语言的合理运用,考生还应该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体态语言表达所带来的信息,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考生如果能够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一定会使学生课堂上的信息接收量增大。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还需要使用手势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一般来说,教师常使用的手势主要有情感手势
——借助手势表达或高兴、或失望、或愤怒的某种情绪,如拍桌子;象形手势——借助手势来摹形状物;
——借以指示物品、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考生恰如其分的手势和动作,常常能够加强语言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手势的运用要做到自然、优雅,给人以分寸感。
要保持微笑。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语言符号。考生要善于用面孔说话,做到端庄中有微笑,严肃中有柔和。微笑可以起到强化有声语言的作用,边微笑边说话会给人亲切的感觉;微笑还可以与其他体态语言配合,代替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例如边微笑边摇头可以表示委婉谢绝。
考生在试讲过程中,讲授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指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不要包办代替。讲授作为一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如果内容过多或时间过长,往往会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力、记忆技能较差的学生感到挫败。讲授要适当,教师在讲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兴趣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