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与教育学(四)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1)教育作用:
①国家:“庶、富、教”——人口、财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②个人:“性相近,习相远”。
(3)教育内容:文、行、忠、信;教学内容偏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4)教学原则:
③学思结合
(5)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学记》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三百多年。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1)教育作用:
①教育与社会:“化民成俗,其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②教育与个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②预(豫)时孙摩:
Ⅱ.“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性原则)
Ⅲ.“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原
⑤课内外结合:“时教有正业,退息有居学”,“臧息相辅”。
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1)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产婆术):在让学生获得某一个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给予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产婆术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
(3)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是可教的,因为知识是可教的。
2.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99)
(2)创立“Academy”(阿卡德米)学园:是希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欧洲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3)教育理想目标:培养哲学王,哲学王是一些有智慧的人,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认为上帝分别用金子、银子和铜铁制造出了哲学家、军人、劳动者,因此,三种人要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2)吕克昂的学校: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创办,被称为逍遥学派。
(3)灵魂说:认为灵魂分为植物的(生物性)、动物的(感觉和欲望方面)、理性的(认识与思维)。
(4)教育目的:不仅为国家培养人才,还要使年轻一代和谐发展。
(5)实施体、德、智三育:体育应该放在首位;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美德;智育是培养理性的灵魂,形成高尚、自由的灵魂。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高目的。
(6)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教育要与人的发展相适应。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4.昆体良(公元35-96)
(1)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原本应为《雄辩术原理》)——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昆体良也被称为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教育思想:
②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对班级授课进行了一些阐述,是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
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
1.著作:《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教育思想
(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即教育要遵循自身规律,依据人的天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2)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建立了
(3)“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1.著作:《教育漫话》。
2.教育思想:
(1)“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
(2)“绅士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他认为培养绅士要靠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
1.著作:《爱弥儿》。
2.教育思想:
(1)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2)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四个阶段,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五)赫尔巴特(德)——“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一本书:《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2.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3.三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四段教学法:即明了(清晰明确地感受新教材)、联想(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概念)、系统(新旧观念的组合)、方法(练习)。
6.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即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道德教育。
(六)杜威(美)——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二教育目的:内在教育目的 vs 外在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应来源于内部,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3.三中心: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四教育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5.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6.课程与教学:杜威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凯洛夫:《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这本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读》等,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1.杨贤江:中国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笔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这本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论。
1.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理论是“以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理想的发展水平”。以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苏霍姆林斯基(苏联):《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书,其教育理论的内容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所谓全面和谐的教育,即把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
3.布鲁纳(美):《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他强调须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一门学科中的定义、原则或法则;强调早期学习的重要性;倡导发现式学习;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4.布鲁姆(美):《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等著作,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5.瓦•根舍因(德):《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6.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他根据儿童认知结构和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教学原则和方法,即应按照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教育须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儿童的实际活动在教育中占优先地位;儿童的互相协作应在学校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1.世界上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C)。
2.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
4.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A)。
这是近代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5.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
6.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B)。
7.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C)。
8.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D )
9.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C )。
10.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