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认知基础(二)
一、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一)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而且,它们的主观映像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同属感性认识阶段。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三、知觉的种类
(一)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
知觉可以分为视知觉(以视分析器为主)、听知觉(以听分析器为主)、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及方位知觉等。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和顺序性(时间先后)、周期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影响运动知觉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第二,运动物体距观察者的远近,也直接影响着运动速度;第三,观察者本身所处的状态(运动或静止),也是影响运动知觉的一个重要条件。
4.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它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人、对己、对群体认识的过程。
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出现的四种偏差:
它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这是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 、“一坏百坏” 。
这是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
它是指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
(三)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错觉有时给生活和实践带来麻烦,造成损失,但也可以根据错觉发生的规律,运用错觉为实践服务。
(一)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三)知觉的选择性
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在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1.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D )
2.图形虽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它时,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四条分割的线段,而把它知觉成完整的图形。这反映的是知觉的那种特性( A )
3.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 )。
4.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