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认知基础(五)
一、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二、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四、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1.教师答疑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这体现了记忆品质的( D )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一、识记
(一)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
2.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二)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2.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
1.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但是,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和遗忘。
2.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好;(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
4.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不会消退。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
三、回忆或再认
回忆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1.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査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 )
2.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D)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对知识的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被绘制成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 )A.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B.先快后慢,呈正加速型C.先慢后快,呈负加速型 D.先慢后快,呈正加速型
(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