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备(课标)与教材。依据 (课程标准)搞清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序列,结合本学期新下发的各科备课新增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保证传授的知识正确无误。
②、备学生。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和可能,确定教学目标、训练密度与方式方法。
③、备练习(复习)题。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和作业。练习内容紧扣教材,有针对性;练习形式体现了学科特点,有实效性。
④、备教学思路。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最
优教法,探求最优学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较好的体现了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⑤、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组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多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总结教学的成与败,写出教学反思,每单元提炼出一篇成功的教学反思。学期末我组教师写出了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注:3-6年级老师写出了一篇“有效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或案例或论(本工作总结来源于www.kxren.com)文一篇)
三、努力狠抓“学困生”辅导工作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渠道,要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标,学期初建立了“学困生”成绩跟踪调查表和各年级任课教师达成了教学协议,力求通过各种辅导方式加强和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