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
幼儿绘画是幼儿运用简单的物质材料(如蜡笔、彩色水笔、毛笔、颜料等),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表现形式,在纸上塑造可视的、形象的美术活动,以表达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幼儿绘画从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上,可分为彩笔画、毛笔画、棉签画、印章画、手指画、拓印画、蜡笔水彩画、吹画、滚画、喷洒画等。
彩笔画包括用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彩色铅笔等工具在纸上绘画。
毛笔画包括水彩画、水粉画和水墨画,它们是用毛笔和不同的颜料进行绘画的。
印章画是用橡皮、土豆、萝卜等的切面,以及用积木、笔帽、牙膏盖或纸团、布团、手、脚等蘸上颜料盖印在纸上。
拓印画是将硬币、钥匙、树叶等材料放在图画纸下面,然后用铅笔在纸上来回涂,拓印出纸下的物体形象,或将物体涂色后印在纸上。
滚画是先准备浅盒子(不要盖,大小与图画纸相同)、各种颜料、玻璃球,然后将玻璃球蘸着颜料放入纸盒中来回滚动,让带有各种颜色的线条不规则地留在纸上。
喷洒画是在图画纸上摆放不同形状的纸片或窗花等材料,然后用牙刷蘸上颜料,用小竹片往自己身体的方向轻轻地拔牙刷,让颜料均匀地喷洒在图画纸上;当颜料覆盖纸面后,轻轻拿开纸片、窗花等材料,纸上就出现物体形象的覆印。
泡泡画是在吹泡泡的肥皂水里调入不同的颜料,然后用吸管蘸上肥皂水吹,将吹出来的泡泡轻轻地碰在图画纸的适当位置,泡泡破了,就在纸上留下了图形。
)幼儿绘画从教师是否命题方面区分,可分为命题画和意愿画。
命题画是指教师确定绘画的主题,明确要完成的某种技巧任务和教育要求,幼儿按指定的绘画主题作画。
意愿画是指幼儿自己确定绘画的主题,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自在地表达创作。
物体画是指以单一物体为描绘对象,培养幼儿的造型能力的绘画。
情节画是指以一件事情为主要描绘对象,反映一定的主题,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培养幼儿的构图能力及处理物体间相互关系的能力的绘画。
图案画是指幼儿利用各种纹样和色彩在不同的纸形上进行和谐的、有规律的美化和装饰的绘画。
幼儿手工是指幼儿运用一些物质材料,如纸、泥等,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通过撕、折、剪、贴、捏等手段,制作成平面的或立体的物体形象的艺术形式,以表达幼儿的审美感受。幼儿手工对发展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动觉之间的配合,锻炼手部小肌肉及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形成立体概念有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泥工、纸工和自制玩具。
幼儿欣赏是指幼儿通过对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的认识和观赏,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精神上的愉快的活动。它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年幼的儿童尚不能自如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我需要,无法实现与成人的交流时,他们会运用一些其他符号系统来达到满足自我的目的,如代表某种含义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等。美术是这些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当幼儿随手拿起一根小树枝或一支笔涂涂画画时,地上或纸上立刻产生了某种形象(当然这种形象有可能是几根乱线条或几个小圈圈),这时幼儿会感到满足,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倘若成人发现了他的作品并给予夸奖,定会激起他更多更流畅的创作欲望。因此,幼儿美术在其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具有一种独特的功能,它比语言文字更早地被幼儿用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自己的世界。
幼儿把握世界的方式是感性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主要包括
“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等方法。其特点是“非逻辑的,无固定秩序和固定操作步骤的”。幼儿的这种把握世界的感性方式表现出思维的直觉性、具象符号性、情感性等特点。在幼儿美术作品中,这些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如一位中班孩子画了一幅画:老虎想吃小白兔但没吃到,老虎生气发火了,于是在老虎的头上方用红色水笔画了几根酷似燃烧的火苗的符号。这里所表现的就是孩子感性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在这个孩子的眼里,老虎没有吃到小白兔,自然要发火。老虎发火,头顶要冒出火苗,而且是鲜艳的红色,反映了他对世界的一种感性的认识和理解,非常具体而又生动。正是这种感性的表达方式,使幼儿的美术作品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不同的生理遗传特质和不同环境的作用,使得幼儿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这种不同的个性特点,又使得每个幼儿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外部世界,这便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幼儿美术是幼儿身心活动的反映,它能体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我们从幼儿美术作品线条的特性、色彩的喜好、题材的选择,以及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同伴相处的态度、活动的进行方法、注意集中的程度,均可观察到幼儿个性的表现。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曾声言:
“在一位怯弱且敏感的儿童所画的人的象征符号中,我能够在圆的、未封闭的、不确定的线条中发掘出他的焦虑,正如我能在另一位儿童的长方形人体中发现他果断的特征,这两种人都代表儿童整个人体组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