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部依赖。对于那些幼小的心灵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他认为,对幼儿的思维问题的解决和概括,绝大部分都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的。因此,只有那些被幼儿直接感知过的美术教育内容,才能被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去。为此,教师选择美术教育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他们感知过的、有过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这些内容幼儿能够接受,也乐于接受。如在大班幼儿参观海底世界后,安排创作“海底世界”的绘画活动,这个内容是幼儿直接感知过的,能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和欲望。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中,我们知道,幼儿美术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对个体进行审美、创造美的教育。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须选择符合幼儿认识美的特点的内容,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丰富和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并能按照幼儿的审美标准和美的规律,将幼儿感受世界的审美能力变为他们的内心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健全和完善幼儿的人格。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整个大地都披上了点点新绿,各种鲜花争相开放,小鸟也按捺不住喜悦停在枝头歌唱……春天多么美好。于是,教师在春天来临时,选择描绘美丽的春天来了的内容,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充分感知春天的美丽,进而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纵向顺序是指同一种类美术活动的内容之间的互相排列。如美术欣赏活动内容中,小班安排欣赏
“大班哥哥姐姐的画”“秋天的水果”“秋天的树叶”“布娃娃”“小花伞”等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直接接触到的美好事物;中班安排“布老虎”“民居建筑”“节日的环境”;大班安排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剪纸”“茶具”、徐悲鸿的“《奔马图》”等。这些美术教育内容在帮助幼儿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方面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
横向联系是指不同种类美术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在绘画活动中安排画
“糖葫芦”,在手工活动中安排做“糖葫芦”;又如欣赏过“美丽的窗花”后,安排手工“剪窗花”,再将剪好的窗花进行环境布置。这种横向联系内容的安排,能帮助幼儿从各种角度认识、感知事物,学习多种表现技能,体会同一事物的不同质感美。如画的糖葫芦是平面的,而手工做的糖葫芦是立体的,作品的显现状态和活动的过程带给幼儿的审美感受是不一样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其他领域的活动带给幼儿的经验,然产生丰富深刻的体验,积淀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因此,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往往可以选择语言、科学、社会、健康、音乐等领域的活动内容。如社会领域中有认识、了解国旗、长城、天安门、家乡等内容,美术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画国旗、长城、天安门、美丽的家乡等。又如中班语言
“吹泡泡”(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美术活动可选择画吹泡泡的内容。这种整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
正是因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的是自己所看、所听、所接触到的内容,所以美术教育内容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表达认识、抒发情感的效果。在选择美术教育的内容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灵活安排。农村幼儿园可多选择具有农村题材的内容,如劳动的场景、庄稼的丰收及各种农产品等;春天可多安排描绘自然景物的内容,如
“草地上的鲜花”“蝴蝶飞、花儿美”;节日前可安排手工“环境布置”,欣赏城市披上的节日盛装等;又如原来安排手工活动“折飞机”,早晨发现下雨了,教师也可临时更换活动的内容,让幼儿观察下雨天的景物特征和人物动态,开展绘画活动。
灵活地安排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幼儿表现与创造的欲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从而对活动产生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