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教学目标是否适用,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理论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对幼儿的教育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临时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
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
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批改作业后主动征求、了解幼儿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情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
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自我反省,例如,记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及可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境,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终形成一个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
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室领导定期、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学观念、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行动研究为弄清学校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教师和校外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
“科学研究”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行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