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并口头描述,有何物、何人、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又是怎样的?
诗学,其实是诗画不分的,真正的欣赏需求视听嗅味触觉在想象中融为一体。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品尝,并让本来朦胧难以揣摩的诗歌有了切入口。
归纳学生发言,总结诗中的笼统。由此引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引见和拓展。诗歌是经过客观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来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什么样的景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就得用相应的景象来抒发。所以诗歌的意象是解读诗人感情的客观景象。
为了探求《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经过意象来领会诗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换意象的方法来把握。举例:姑娘——少女、雨巷——小路、丁香——荷花或腊梅等、油纸伞——小花伞、梦——雾。让先生比较两种意象的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负载的情感。
例如:雨巷是悠长、陈旧、灰暗、迷离、朦胧的?它包含着诗人的彷徨、绝望、忧虑、等暗淡的情绪,而小路是曲折、悠远、清晰的,它负载着一种怀念、飘荡、怀远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给人的感觉是奥秘的、委婉的,而且在古诗词中丁香又是愁心的意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荷花是粉红或洁白的,给人的感觉是清高脱俗,美丽自赏。
再有油纸伞,唱工是精细陈旧的,颜色是古铜色。所以给人的情绪是复古、怀念、伤感。而小花伞则是新朝的、古代的、颜色是鲜亮明丽的,给人的感觉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国古诗中常见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引见给同窗们展现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诗句,并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诗歌的意象分析法。
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是什么缘由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缘由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呢?
在熟习了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后,先生达到了探求作品思想内涵的认知高度。在这一环节中?还是在诵读中贯彻“自主合作探求”的理念,而不是把观点直接灌输给先生。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做给了先生足够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时也是对作品本身的尊重,教师也能播种一些不测的观点。
在同窗们讨论之后,引见作者和写作背景。先生再次讨论,品评先前讨论的观点,回味开始时对诗的理解。这样,学生对这首诗很可能就有了前后不同的两种或多种感受,就有了多重的审美体验,应该说播种甚丰;
反复的讨论的目的不是只需一个结果,要的是讨论学生考虑与探求的过程。学生本课学的怎样样?理解的程度有多深?会不会欣赏?懂不懂品诗?在这个环节中都可以检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