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悄然而至,为让一年级的学生感受春天赋予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我(老师)教学生学
习诗歌《春天的颜色》。在第一次活动中,为了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我特别画了几幅有关春天美景的图画并且提问:“同学们,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可是
孩子们不理解为什么春天会有颜色,而且还记不住诗句,不论我怎么解释。
带着孩子们的疑惑,我组织了一次外出寻找春天的活动。我们来到了公园,让孩子们置
身美丽的大自然中。在这里,孩子们发现了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淡紫色的丁香,淡黄
色的迎春花。在这一情景中,孩子们理解了“春天的颜色”这一抽象的语言和它丰富的内涵。
第二次语言活动,我抛开原来的歌词,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创编《春天的颜色》。看过了姹
紫嫣红的春天美景,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形象起来。他们共同创编了如下诗句: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迎春花吹着小喇叭告诉我们,春天是黄色的。”
“桃花穿着粉红色的新衣,笑眯眯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粉红色的。”
“梨树开满了雪白的花朵,得意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白色的。”
“小草伸直了腰,柳树摇着新芽一起告诉我们:春天是绿色的。”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告诉我们:啊!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这次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诗歌《春天的颜色》,更学会了诗歌的创编,真是“意外收获”。
问题:
(1)材料中“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分析(12 分)
(2)材料中“我”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老师坚持了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①体现了启发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我”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去学习
②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材料中的“我”在学生学习春天的颜色时,引导学生走到公园中,运用自我的观察从而掌握
③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
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我”将孩子们带到大自然当中,学生在自然中观察植物的颜色,
④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该原则要求老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
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材料中,学生不仅
学会了诗歌《春天的颜色》,更学会了诗歌的创编,正体现了这一点。
(2)材料中的“我”运用了:谈话话、演示法 、讨论法、参观法(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
①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
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通过形象直观的春天美景的图画,并带给学生
②参观法(现场教学法)。参观发是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考察、研
究,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材料中老师将学生带到公园,
③讨论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
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材料中的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
④欣赏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
法。材料中老师让同学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现了该方法。
⑤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
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方法。材料中我特别画了几幅有关春天美景的图
画并且提问:“同学们,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运用了谈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