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体裁:赋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过上了”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此赋记录了苏轼被贬期间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 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 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当年曹操意气风发,而如今已不知去处,更何况是自己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四段,作者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五段,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情、景、理”融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