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多年来掏出大把银子引进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二流”或“二手”技术时,我们梦寐以求的核心技术的引进却一直只是镜中月、水中花。相反,因为有了一层外向性依赖的枷锁,使自主追寻核心技术的脚步越来越滞重。
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之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或将成为有关发达国家打压中国发展的又一条“大棒”。而且,可以预见,这条大棒将不时“习惯性地挥舞”,舞动之处,诱饵和失望将轮回在我们眼前闪现。只是,诱饵永远只是幻影,失望却将永远那么地真实!
在实力决定一切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下,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多少理由指责别人的“居心叵测”。需要反省的是,我们是如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何在不经意中成就了别人的“陷阱”和“大棒”。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公式已在国内多个产业和不计其数的企业身上得以验证。或许可以说,核心技术的缺失和落后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短腿,正是这个公式在中华大地的累积效应所致。遗憾的是,尽管“技术引进陷阱”现在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讨论和关注,可国内企业却并没有停止对这个公式的演绎,而是依旧有遍地开花之势,只不过有些主动,有些被动。
且不去分析我国一大批企业为何会乐此不疲地去跳“技术引进陷阱”,不去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成因”或“动力机制”,有一个事实已然浮出水面:正因为我国相当多的产业和企业跳进了引进“二流”或“二手”技术的陷阱———那么麻木甚至那么欢快的跳进去了,形成了技术依赖而且难以自拔,使核心技术的引进遥遥无期,也使“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大棒将始终高悬———技术输出方很清楚,只有保持输出技术与自身拥有最先进技术的“落差”,技术输出才能在技术引进方一代又一代的技术升级需求中得以延续,也才能在相关的产业竞争中保持恒久的优势。
很明显,“技术引进陷阱”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虽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却互为依存,并指向同一种利益诉求。
我们曾经那么执着地相信“市场换技术”,与其说这是国人引进核心技术的热望被人利用,还不如说国人本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奢望。技术力量是市场竞争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底蕴所在,把这一基础和底蕴寄希望于引进,而不是自主创新,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在经济发展史上走过的一个巨大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