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以信息化为依托,将司法工作晒在阳光下,主动接受各界监督,让公众了解司法、走进司法、信任司法。
景汉朝说,2013年以来,最高法建成了体系完备、信息齐全、使用便捷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全面向社会公开案件进展情况、案件审理结果,以及执行案件关键节点信息,让公众便捷查阅案件信息,了解案件审理进度,监督案件裁判。开通司法网络拍卖、大要案庭审直播、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等,实现3512个法院专网全联通、数据全覆盖,建成1.8万个科技法庭,实现案件审判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法院公开案件信息23.2万条,公开失信被执行人308万人,限购失信被执行人机票、车票共435.59万人次,直播庭审13万次。截至今年3月23日,全国各级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近1618万份,其中,最高法公开裁判文书1.3万余份;网站访问量超5.2亿。
2014年1月中央政法委《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下发后,最高法要求全国各级法院推进“五个一律”工作要求,强化办案公开透明:减假暂案件立案后一律向社会公示;三类罪犯减假案件一律公开开庭审理;三类罪犯开庭审理一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有关方面代表旁听;减假暂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布;发现减假暂中的违纪违法一律依法从重追究责任。
“五个一律”提出后,全国法院减假暂案件公示率达94.65%,其中三类罪犯减假暂案件公开开庭率达98.14%;减刑、假释案件法律文书上网率达86.85%。除依法不能不宜公开的案件或暂不具备上网条件法院办理的案件外,均实现依法公开。目前对公开开庭审理的三类罪犯减刑、假释案件,已实现100%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有关方面代表旁听,实际到庭旁听率达61.11%。对减假暂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人民法院从严追究纪律、法律责任,并对已发现的5起典型案例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2014年上半年,最高法开通网上申诉、视频接访系统,让申诉群众在当地或家里就可以向最高法法官反映诉求,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至2015年年底,最高法共视频接访8394件次,办理网上申诉5185件次。2014年年底,最高法开通诉讼服务网,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查询、预约立案、网上阅卷、联系法官等服务,极大方便当事人诉讼。
2015年是全面推进“阳光司法”的一年。景汉朝介绍说,当年2月,最高法开发的中国法院手机电视客户端上线,用创新方式讲好法治故事,传递法治声音,到2015年年底,客户端累计用户超过64.9万人。3月,首次向社会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白皮书,全面展示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举措,生动再现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成效。11月,推出中国法治客户端,实现“互联网+诉讼事务+新闻”深度融合,打造“e时代法律事务专家”。12月中旬,最高法英文网站上线,成为对外发布权威信息的平台和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回应国际关切,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的认知需求。
与此同时,为及时发布司法动态,回应社会关切,自2015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实行新闻发布例会制度,去年共召开新闻发布会6000场,其中最高法召开了26次。
景汉朝说:“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