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农村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20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深入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和党员“十带头”活动,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理事会运作机制,提高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素质。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致富技术,重视农村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并按l:1的要求配备村级后备干部。
2、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用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思维调整种养结构,用科学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重点抓好种养殖、个体经营三大产业建设,实现全村,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3、全面推进社区文明新村建设,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底力争争创省级卫生村达标。
4、进一步加快农民知识化工程。针对农民文化偏低、技术单一的问题,借助依托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全方位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科普培训班,今年完成500人次的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村农民的知识水平。
三、筹集资金,抓好落实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内容多、标准高,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很大,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和质量,我村党总支、村委会正确面对新形势,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用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好地理的优势,巩固和发展门面房和厂房出租。积极改造破旧厂房,目前拥有门面房和厂房出租共370多间,纯收入达200多万元,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在这基础上,加强全村实事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为村民办实事,今年投入156万元用于全村实事工程。其中用于村道维修2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万平方米;用于创建卫生村投入76万元;取缔露天粪缸270只、新建24座大小公厕、新增修建垃圾箱226只;用于安置拆迁小区三通投入53万元;32户拆迁户到明年6月底,将全部拆除安置到小区。届时,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农村小区展现在永和村内。
四、构建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中心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年来,注重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政策,认真妥善调处农村因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全村社会稳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各项工作;
1、面对矛盾纠纷增多,治安问题增多,安全隐患增多现象,首先加强治安防范、强化队伍建设,发挥治保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强日常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提高调解水平,提高调解队伍素质,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中;其次,我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对村级联防队力量建设,四月份,调整充实联防队伍,我村现有专兼职联防工作人员7人,每天晚上安排义务巡逻在全村各居住区周围轮流开展巡逻,确保一方平安。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针对本村外来流动人口多,积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每周不少于一晚的清查工作,严格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今年来,我村集体或村民出租房屋无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3、深入开展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村民的法制意识大大提高,法律法制知识增强,逐步形成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全年无重大闹事出现,能够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使本村辖区内未发现刑事案件。
4、实施八大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和无收入无保障人员完善了农保、土保养老保险、低保等制度,做到人人有保障。完善了农村的大额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村覆盖率达100%。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的实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中部分村民要求建房难以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村级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