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某是否享有继承权,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二审判决在宣判后即生效,所以王某和李某的离婚判决已经生效,李某不能继承王某的财产,也不能领取抚恤金。
第二种意见认为,二审判决书送达后才能产生法律效果,由于王某并未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故该判决并未发生法律效力,李某仍享有继承权。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正确处理本案需要弄清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二是部队政治机关的代收能否发生送达效力。
首先,关于二审生效时间。目前我国在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中均未对民事二审判决何时生效作出明确规定。有的认为,二审判决应以宣判日期为生效日期。理由是二审宣判意味二审程序已终结,送达二审判决书只是法院的后续工作,生效日期是指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而不是判决书的生效时间。这一理由也有刑事诉讼理论的支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律师参与第二审和死刑复核诉讼活动的几个问题的电话答复》第二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宣判后,判决或者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秉承的立法宗旨是一样的,故民事二审判决在宣判后即生效。但也有的法院及部分理论文章认为,判决书只有送达当事人才能产生法律后果,判决书送达后当事人才能按照判决书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故二审判决以判决书送达之日为生效日期,判决书不能同时送达双方当事人时,以最后收到的判决书的日期为生效之日。我们认为,虽然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在程序规定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民事诉讼是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纠纷的诉讼程序,以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宗旨。民事诉讼法服务的是民法实体法。而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控辩双方处分自己的权利。刑事诉讼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目的在于制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人,是国家公权力在统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民事诉讼虽然也由国家公权力介入,但国家公权力的介入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平等主体间的纠纷,民事诉讼允许并鼓励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愿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况且,离婚判决是决定当事人双方身份关系的判决,更应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正当权利如处分权的充分行使,允许离婚诉讼当事人一方反悔或者以其他形式处分自己的权利。所以,承载该二审判决结果的判决书,其生效应以送达的时间为准,也即是王某签收的时间为准。本案中王某没有签收就已经牺牲,尽管二审已经宣判王、李离婚,也不能发生离婚的法律后果,李某从法律上讲仍是王某的合法妻子。
其次,部队政治机关接收判决书能否视为送达。有人认为,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本案中王某是军人,部队政治机关接收了二审判决书后,虽然没有交给王某,但部队已经代为领取,应视为发生了送达的效力。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部队政治机关虽然可以代为转交,但并不能决定和处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也不能产生送达的效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熤谢?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代为转交的部门、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应当立即交收件人签收,并将送达回证及时退回送达的人民法院。通过这一规定也可以看出,部队代收并不能产生送达的效力,判决书还必须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才可以生效。
本案中,虽然一二审中坚持离婚的均是王某,但由于王某未能在送达回证上签字予以确认,因而决定他与李某身份关系的法律判决并没有产生效力,李某当然可以继承王某的遗产并领取部队发放的抚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