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企业投入已成为R&D支出的主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我国的企业目前还没有担负起研究开发主力军的重担。统计数据表明:1991—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从近1.5万个增加到2.3万个,但同期这些企业中有科研机构的数量却从1991年53%降到2001年的26%.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根除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机制,建立新型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大力鼓励产学研合作研究,使经济建设真正依靠技术进步,而不仅仅是产量的扩张。各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协调和支持科研院校、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并帮助提高专利意识,鼓励原创性的发明创造。发展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和信息支撑体系,密切科研院校、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对技术开发项目给与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真正建立起“官、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合理的布局和资源配置。
[1]何礼果。现代科技法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郑时彪。技术进步的基本理论研究[J].管理与效益。1992,(4):23.
[3]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5]吴伯明。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00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6]翁贤明主编。专利的取得与保护———专利法原理与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7]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郭亮(1982-),男,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