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是积极稳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承担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的重任,而南海、顺德、惠州等地更是“试点中的试点”,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路的使命。日前,南海等地获批成为全省县区级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将致力于为全省探索制定行政审批的统一标准。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次取消和下放221项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初步显现。领改革风气之先的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去年就取消和调整了383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对政府新增行政审批权力予以严格控制,矢志把政府“行政审批权”关进制度“笼子”里。广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减、放、转、并”改革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充分诠释了“先行先试”的角色定位。然而,要率先建成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先行区,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行政审批事项还有调整下放的空间,“万里长征图”一样的审批流程还亟待优化,尤其集中在市级和县级政府部门;另一方面,还存在落实和监管不力的问题,一些政府部门不放权、怕担责、搞截留,尤其是行政审批方面的“自由裁量权”亟待规范。
大力削减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只是整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还有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简单来说,标准化建设就是把办事所需资料、条件、流程、时限等信息用一个明确的规定确定下来并公开,要求照章执行,让部门规范审批,让老百姓明白办事。行政审批统一标准,是规范优化审批流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差别化审批”的必要步骤。这正是南海等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的职责和意义所在,更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必须完成的任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行政审批之所以难,很大程度上就难在没有统一标准,“全部由部门说了算,部门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最近,媒体广泛报道的“办证难”问题,不少都是缘于办证审批部门的“自说自话”。行政审批标准化要求政府各部门把抽屉、口袋、脑袋里的标准与要求放到桌面上,形成统一标准和流程图,把准入资格条件格式化,申请人只要严格按照审批标准的步骤要求办理,就一定能通过审批。
目前,在全省范围实施行政审批统一标准在国内尚无先例。南海等地此次为全省建设行政审批标准探路意义深远,实际上是在第一阶段简政放权、大量压缩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行政审批流程的“再清理”和“再优化”,针对的是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冗、审批指引不清晰、审批裁量空间较大、审批程序不规范等顽瘴痼疾。不难看出,标准化建设的目标是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公开信息、规范行为、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这是一场真正触及到政府部门实际利益的“自我革命”,需要改革者真正拿出勇气来,敢负责、敢较真、敢碰硬、敢得罪人。不久之后,“南海标准”或将成为全省县区级行政审批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而且有利于完善多渠道的监督机制,实现阳光行政、透明行政、廉洁行政和高效行政。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是减少腐败、建设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内在要求。广东是靠改革发展起来的,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勇立改革潮头的广东,自当无愧于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路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