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宁国市民政局的官网上又出现了官员的“悬浮”照,那是民政局局长陪同副市长看望一位百岁老人。照片上,看望者的形象都颇为伟岸,被看望者则蜷缩一角,人物大小明显地不成比例。网友说疑似PS,真是客气到了极点。
看到这张照片,在下的思绪先飞去了一千多年前,想到的是唐朝大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想必稍微关心历史的人,都对那幅名画不会感到陌生,国家邮政局在2002年还发行过特种邮票。《步辇图》画的是公元640年,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为什么会想到那里去呢?因为那画面上的人物大小就不成比例,然彼时的原则是:地位越高人物就画得越大,反之就越小。于是,执伞抬辇的九名宫女自然比三名吐蕃使者的形象要“小”,而即便三名一字排开的使者本身,也是从右向左由“高”变“低”;整个画面中最“大”的,自然非世民先生莫属了。原则如此,所以我们今天看那幅比例明显失调的名画,没有人非议画家的水准。
把思绪拉回现实,可发现宁国的这张PS照片,在观念上比《步辇图》是进步许多的,那四名“大”人的官阶不可能一致,副市长和局长就该是两个级别,因而至少没有《步辇图》在“大小”上区分得那么细致。殊为可惜的是,照片上官太“大”而民太“小”,间隔的那道鸿沟有不打自招的意味,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觉得非常别扭。对这张PS照片,宁国市政府官网昨天给出了《情况说明》,承认PS照片属实,但副市长等领导当日(重阳节)确实去了老人家中,那是目前宁国年龄最大的老人,103岁了。领导们并“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金”,至于照片,也确实是在现场所拍,只是“由于当时老人坐在椅子上在阳台上晒太阳,阳台的空间比较小”,才将两张照片合成了一张。这就是说,弄巧成拙了。
这个解释是说得通的。领导来慰问了一回,如果照片上只见领导没有老人或者只见老人没有领导,肯定不那么完美,且在来过的“证据”方面也显得不足。但在下于理解之余仍存若干不解之处,姑列两条吧。首先,PS领导照片并非宁国首创,关键是因此而成为国人笑柄亦早非“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数数各地的同类事件,用上两只手的指头再加两只脚的脚趾头大概都忙乎不过来,宁国民政局的人何以如此“两耳不闻窗外事”,难道他们对必然招致的举国唾沫和口水根本预期不到吗?其次,非要合成不可的话,却怎能如此草率至于有侮辱国人智商之嫌?须知“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那种能骗过国家大奖评委的照片都骗不了网友,你那里阳台的栏杆都插进副市长的大腿了,那么明显的破绽自己也发现不了吗?
在宁国的《情况说明》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民政局立即责令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我不知道此“当事人”究竟何指,民政局负责宣传的人还是动手PS的人?无论是谁,单纯地追究他们,我觉得都有点冤枉。如今一些稍“大”一点的领导,举手投足都要广而告之公众、对报道的字数多寡以及自己的形象稍不满意就要发飙,令下面的人每每不知所措、战战兢兢,宁国那里有没有这样的背景因素?不管有没有吧,经此教训,宁国的照片今后应该不会再出现类似的状况了。问题是这样的“前车”前面已经有了那么多,“后人哀之”而要“鉴之”,还是阎立本那个朝代的人的识见。所谓鉴之,就是不能覆辙重蹈,民间的通俗说法是得“长点儿记性”。现在看来,不少地方大有亲自来“体会”一下才知道何为教训的态势,这是宁国PS照片“问世”的真正悲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