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热议的中国梦,常常令人联想到美国梦。其实,谈到“梦”这个话题,欧洲更适合作为一个与中国类比的对象。尽管欧洲梦鲜有耳闻,但欧洲和中国一样,长期以来都在试图构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要谈中国梦与欧洲梦的相似之处,先要回溯至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1945年二战结束。那时,中国和欧洲都刚经历了一段痛苦时光:被侵略者摧残,国家经济和文化被严重破坏,战争伤亡者不计其数。然而,欧洲虽然铭记二战中牺牲的将士,却鲜有人关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国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以及中国为结束战争所做的重要贡献。
战争不仅仅意味着摧毁。战争也促使人们反思、审视,一个国家可以为她的人民做些什么。英国在战后建立了养老、医疗等在内的全方位福利制度。整个福利体系比美国复杂得多,因为英国在战争中受到的创伤,比美国严重得多。其他欧洲国家也一样,有的曾被纳粹长期占领,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休养生息、修复创伤。虽然这并未被赋予欧洲梦的名称,但的确是战后欧洲人民的梦想。中国也一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为人民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战争带来的严重破坏,让人们心中燃起重建家园和新社会秩序的强烈愿望。
在二战结束后的近70年时间里,中国和欧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国家普遍实行的福利国家政策,在10年前还备受推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赞誉声渐渐消失。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欧洲多国,都大幅削减了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高失业率再次笼罩欧洲。一些欧元区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连欧元也岌岌可危。欧洲梦似乎比人们预想的脆弱得多,但是这个梦的核心元素却不会轻易被丢弃。时过境迁,即便再穷困的欧洲国家,也无法想象退回到没有福利制度的日子。即便政府财政遇到了危机,欧洲梦的希望之光也未曾熄灭。
中国的改革开放令人瞩目。国家变得富裕,政府也意识到人民的期许在提高。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希望各项社会保障能够随之建立。对欧洲人来说,今天的中国梦与战后的欧洲梦有相似之处,人们意识到,社会保障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而且面向全世界。多从历史中学习经验,中国梦的未来就会更加光明。
(作者为英国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学教授,本报驻英国记者白阳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20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