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月28日电(记者袁汝婷、周勉)家住河南驻马店的李放喜,一年中总有几个月时间开着自己的货车,拉着家乡盛产的"铁棍山药"去全国各地赶集。临近马年春节,李放喜开了12个小时车,来到长沙马栏山集市。
27日是长沙马栏山地区"逢七"赶集的日子。天还没亮,李放喜就开着一辆大卡车,拖来了上千斤"铁棍山药"。他告诉记者,这次来长沙拉了1500公斤,卖货的方式就是在长沙周边的集镇"赶集",比如每月7号、17号、27号就来马栏山,26号,他刚去了"逢六赶集"的月湖。"20天已经卖出500多公斤了,集市比菜市场好卖。"
早晨八点,长沙马栏山集市已支起了大大小小的摊位,蔬菜瓜果、活禽水产、锅碗瓢盆、衣服鞋袜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临近春节,还有不少摊位专售红包、福字、剪纸和中国结装饰。
引人注意的是,几乎所有摊位的商贩都开着汽车来,周边马路上已停了大大小小几十辆面包车、货车、卡车,有的尾箱装着瓷器碗盘,有的装着鲜嫩的大白菜鈥︹��
为了"跟着集市跑",李放喜花6万多元买了一台卡车。三年时间,车子已经跑了五六万公里,"国家政策好,拉着农产品走高速可以走绿色通道不花钱。"来自岳阳汨罗的张鹏程则开着小货车卖大白菜,"如果放在地里等人收购,一斤只能卖一两毛钱,自己开车运到集市,可以卖7毛钱,行情好的话,一天能卖1000元。"
"村村通"工程早已延伸到各个村民小组,延展的道路为农民开车赶集提供了便利,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买一台几千元的电动三轮,甚至几万元的小货车,对越来越富的农民来说也不算难。
对城里人来说,环境的日益恶化让"回归乡村"成为一种时尚。长沙市民唐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每逢7号、17号和27号,总会开车到集市上转转,"一是价格实惠,二是东西放心,三是热闹。"
马栏山集市的管理人员甘正和说,过去马栏山是个偏远乡村,后来成了郊区,再慢慢衍生出农民交易的市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都是挑着担子、推着板车来赶集,说不上买东西,都是以物换物,后来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种植和养殖赚钱了,才用钱来流通。"
甘正和说,现在,马栏山集市越来越大,来卖货的人越来越富,都扔掉了担子开起了车子,来买货的人也越来越多,好多人都是大老远开着车来。"我们的管理也规范了,比如每个月按照4元每米的标准收取卫生管理费,并且严禁卖药,也不允许卖猪肉等肉类,只卖活禽和水产。"
在湖南一些城镇,尤其路面不够宽广的地区,由于买卖双方都开着汽车赶集,导致交通拥堵,不少集市已被渐渐取缔。"我觉得这需要一个过程,还是要让农民的产品有多元的销售出口。应该规划好一个市场,让农民有谋生和盈利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