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底,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提出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广东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这是我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行动,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广东的战略举措。按照这一行动计划,全省各地把绿化广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齐心协力取得了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良好开局。过去一年,全省完成森林碳汇造林362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160公里,新增建设森林公园90个、湿地公园39个,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960个,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比上年增长200万亩、3000万立方米和0.5个百分点,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2亿元,林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
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开启了广东第二次“绿色革命”,展现了广东向造林绿化要绿色GDP、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毫无疑问,我省的绿化大行动已经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目标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传统政绩考核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直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推进的动力还不够强劲。这是一个不独广东存在的全国性问题,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GDP来论英雄”的重要原因,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因此,要为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注入持久动力,要在10年内建成“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就必须建立起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用“硬约束”为美丽广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为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广东早已深刻认识到考核指挥棒的重要作用。去年年底,为强化各地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目标及责任,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首次提出要对完成情况不好的地方政府出示红黄牌。在此次全省会议上,省政府首次通报了2013年度全省各地的考核结果,其中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武江区、连平县、电白县、阳西县等4个县(区)人民政府给予“提醒注意”,对陆丰县人民政府给予“黄牌”警告。这些举措预示着考核指挥棒正在悄然转变,这既是广东探索科学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动真格的直接体现。事实上,广东关于考核机制的探索不限于此,更不会止于此。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接下来将加强督促考核,严格奖惩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考核办法,有可能会追究完不成任务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这是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广东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保证。
今年是我省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关键之年。全省各地要从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高度,从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出发,拿出当年“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奋斗精神,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加快释放林业改革“红利”,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为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使美丽广东成为全省共建共享的美好现实。